□陈鼎
“新春第一会”吹响了绵阳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冲锋号,并以深远战略考量、全新发展视野、系统方法路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绵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之问和时代之问。
围绕“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这个推进绵阳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绵阳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出台市场监管赋能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若干措施和任务清单,着力发挥自身多元职能优势,不断为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增添新动能。
发挥赋能科技创新优势
市场监管领域科技创新是塑造科技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一环。要筑牢创新基础能力。高水平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标准化研究院等支持机构,聚合各环节科技资源,提供计量校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支撑平台和手段,充分释放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要强化科研攻关能力。注重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区域中心等引领作用,以市场综合监管、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为发力点,深化关键技术和仪器设备攻关,助力突破一批激光、永磁体、先进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创造更多引领性成果;要提升科技转化能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水平制修订军民通用技术标准,高效能建立企业深度参与、政产学研协同服务体系,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存量,提升创新主体研发转化质量,深度破解“成果多、转化少”等现实问题。
发挥赋能质量强市优势
质量政策工具是建设绵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着力加快产业高级化进程。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建设,深化质量强企强链工作,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参评“天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要服务做强国省级产业集群。围绕智能机器人、空天、连接器等重点产业,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行动、标准稳链行动,精准绘制产业图谱,以完备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绵阳“587”重点产业体系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中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全力助推新兴产业加快成势。瞄准生物医药、核医疗等产业链,加强技术赋能、争取政策支持,构建完善国省市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推动中玖闪光、中广核等新兴产业全面起势、整体成势。
发挥赋能环境提升优势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绵阳集聚的重要保障。要优环境、提信心。聚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经营主体住所登记、商业秘密保护等领域改革,完善和优化准入退出、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维权益、促消费。严格落实《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要守底线、保安全。落实主体、属地、监管、领导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发挥赋能市场开放优势
稳步扩大市场监管领域制度型开放水平,努力在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打造西部改革开放高地上续写新篇。要以协同促发展。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同成渝双核、次区域及执法监管、药品安全、知识产权协作等重点区域领域联动,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市场体系;要以改革增便利。聚焦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探索设立外资企业服务点,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要以服务强优势。全力构筑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以有机认证保障品质,以地理标志丰富品种,以商标专利打造品牌,护航“绵品出川”“绵品出海”“绵动全球”做强做靓。
发挥赋能执法监管优势
树牢“监管为民”理念,不断提高现代化市场监管水平,助力城市能级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抓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提升,建设更多智慧农贸市场,深化价费乱象、计量作弊、“校园餐”治理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要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法治监管制度、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建设智慧监管平台,推行服务型执法,组织常态化交流,开展精准式帮扶,让经营主体增信心、稳预期;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动质量强县建设,帮助发展有机产业,规范下放行权事项的运行,促进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执法护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质量兴农帮扶乡村产业发展,以服务利农支持从事便民劳务活动,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作者系绵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