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第二十届西博会5月25日开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向山寨品牌说“不”
查看本版大图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1版 要闻
·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
·第二十届西博会5月25日开幕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向山寨品牌说“不”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1 要闻 2025.5.16 星期五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向山寨品牌说“不”
□ 郭剑夫
  就在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前夕,浙江嘉兴海宁市的“胖都来”大卖场开业,因其名称与知名企业“胖东来”高度相似引发广泛关注。目前,“胖都来”抖音账号因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被禁止发布作品。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通过天眼查搜索便能发现,包括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胖东莱板面店、福建省尤溪县胖东莱餐馆、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胖东莱生鲜超市等多家公司或店铺均以“胖东莱”命名,“碰瓷”意味昭然若揭。而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显示,还有多个抢注“胖东来”商标申请已被相关部门驳回,处于无效状态。
  “胖都来”“胖东莱”等山寨品牌名称的频频出现,无疑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胖东来”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胖都来”“胖东莱”与之仅一字之差,且整体读音和字形相似,在相同或类似服务上使用这样的名称,极易让公众产生混淆。同时,“胖都来”虽然持有的是服装类商标,但其实际经营的超市业态与“胖东来”注册商标构成关联服务,在超市业态中使用近似名称的行为仍涉嫌侵权。
  虽然商业模式通常不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保护,但经营主体应在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和尊重他人在先权利的前提下借鉴商业模式,而非简单复制他人标识、模仿他人名称、傍取他人商誉。山寨品牌名称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商家缺乏创新精神。这种“李鬼”行为如果蔓延开来,不仅损害了知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误导了消费者,破坏相关区域、领域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消费质量报曾多次报道一些“李鬼”通过名称模仿、包装仿制、营销蹭热度等方式“碰瓷”知名品牌商标的案例。例如“老干妈”被“老干爹”“老干娘”等模仿,“鲍师傅”山寨门店泛滥,以及最近备受关注的郎酒诉成都某干杂店销售“迎宾郎”酒侵害商标权案件。此外,最高法也曾点名“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判“茶颜观色”赔偿“茶颜悦色”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累计170万元,展现了国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决心。
  李逵遇上李鬼,假的真不了。纠治山寨乱象,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同时发力。一方面当地职能部门应主动介入,开展调查,在确认已登记的企业名称确实存在不合法时,启动“依职权撤销”程序,及时予以纠正。市场监管部门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让消费者自觉抵制山寨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
  让我们共同努力,向山寨品牌说“不”,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