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明霞
老年大学楼梯间的休息处,初夏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给米色的墙面涂上一层暖黄。我坐在木质长椅上休息,几位刚下课的老人热烈交谈着走了过来。说话声如同一串串音符,在阳光中跳跃。其中一位满头银发的奶奶格外引人注目。“组长,这个歌,我读都不会读,怎么去表演哦。”她话音里带着笑,眉眼弯弯,眼角的皱纹都染上了俏皮的意味。
五月份老年大学有校庆活动,各个班级都在准备表演节目。
旁边的组长信心满满:“没关系,我帮你搞定这个难题。我这里有中文注音版的歌词,你用手机拍一下。”听到这话,我乐得咧开了嘴,这不是我们初中刚学英语时的玩法吗?
银发奶奶一边笑应“好嘛”,一边掏出手机拍照,嘴里还在嘟囔着:“还是担心练不会呀。”组长摆摆手,语气轻快:“不怕不怕,主要必须凑人数。”
他们刚好就坐在了我的旁边。我满脸堆笑凑过头去,看了看歌单,英文歌曲,每个单词都标注着汉字。再看那位银发奶奶,一脸又是担忧又是笑的可爱模样。岁月有情,染白了她的青丝,却让她依然葆有温和与童真。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上班路上经常遇见的一位老人。也是满头银发,衣着清爽整洁,总是安静地坐在地铁口边上,面前的小竹篮里摆放着一串串黄葛兰,椭长的小巧模样,润泽的米黄颜色,散发着清甜的香气。三块钱一串,两朵。我经常买,每次都是两串。
偶尔会笑着同老人讨价,太婆,我买两串,五元钱,可以不?她总是回答我,好。然后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亲昵地说,你不要对别人讲哦,别人都是六元钱买两串。我会用力点头又摇头,嗯,我不说。但扫微信付款时,我输入的一直都是“6”。
与这位奶奶讲价,其实是想多和她聊几句。她身上萦绕着被悠悠岁月琢磨出来的宁静气息,那如云的银发里,藏着让人想要靠近的温柔。
思绪又飘向遥远的重庆。我的婆婆今年96岁,也已满头白发。她如今虽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却依旧精神矍铄。每次我们回到重庆,她都能一眼认出我和女儿。但是,之后,她会时不时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开车回来的吗?”“娃娃有没有跟你一起回来?”……一遍又一遍。她每问一次,我都笑眯眯地回答她一次,从不觉得麻烦。姑姑们都在旁边笑。
有时,婆婆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神色温柔,阳光为她的白发镀上一层金光。我常常望着那一头生辉的白发出神,仿佛看到岁月长河里,那些千丝万缕的温暖时光正缓缓流淌,无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作者系四川省散文学会评论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