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酱油产品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p05版 综合
·“3·15”酱油产品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p05 综合 2025.3.14 星期五

消费质量报、消费质量网联合发布
“3·15”酱油产品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酱油,作为厨房中的“隐形主角”,只需一勺,便能让菜肴瞬间活色生香。不少网友担心每天入口的酱油存在质量问题,也担心那些标榜“特级”“儿童专用”的酱油名不副实……为揭开酱油市场的层层迷雾,聚焦消费者关心的两大热点即特级酱油和儿童酱油,消费质量报、消费质量网推出“3· 15”酱油产品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为确保比较试验结果的公正性,工作人员选择了使用人群多、销量大的主流电商平台,综合考虑销量、价格、品牌等因素,采购了海天、千禾、加加、厨邦等知名品牌的热销产品共26批次样品,对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全氮、钠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比较实验。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

指标解读A
氨基酸态氮
含量高低决定酱油品质
  为什么有的酱油鲜香浓郁,有的却寡淡无味?背后的秘密就藏着一个专业名词——氨基酸态氮。
  据专家介绍,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它是判定酱油发酵程度的特性指标,也是评判酱油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国家标准 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对酱油等级有着明确规定: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80% ;1 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70% ;2 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55% ;3 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40% 。
  本次比较实验中,酱油样品的氨基酸态氮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识企业为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的酱油产品,氨基酸态氮含量均超过1.6;标识企业为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酱油产品,氨基酸态氮含量均达到1.5;山东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炒菜香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4。
  专家建议,消费者挑选酱油时,需多留意产品标签上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酱油的调鲜味,可以说,酱油鲜不鲜、能不能提味,全看这个指标。通常情况下,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等级也越高。这是决定酱油品质的关键所在。

指标解读B
全氮
含量高低反映蛋白质分解程度
  在评判酱油品质时,除了广为人知的氨基酸态氮,还有一个关键指标——全氮。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影响着酱油的风味和品质。
  全氮是蛋白质分解的“总成绩单”。全氮指的是酱油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量,包括氨基酸态氮、蛋白质、肽类以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它是衡量酱油原料(如大豆、小麦)蛋白质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全氮含量高,说明原料蛋白质分解较为充分,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酱油的鲜味。
  本次比较实验中,采样的酱油样品的全氮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中标识企业为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的酱油产品全氮指标高达2.8,成都市温江区美味王酿造食品厂的酱油产品全氮指标高达2.33,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酱油产品全氮指标达到2.25。
  专家表示,如果全氮含量高而氨基酸态氮含量低,说明酱油中可能存在较多未分解的蛋白质或肽类,鲜味不足。因此,全氮是酱油等级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在选购酱油时,消费者可以重点关注氨基酸态氮含量,选择鲜味更浓郁、品质更高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结合全氮含量,进一步了解酱油的原料利用率和发酵工艺水平。

指标解读C
钠儿童酱油中含量明显降低
  根据相关研究及科普,平均每10毫升酱油中,含有 1.5 - 2 克的盐分,100 毫升酱油约含有 18 克盐。有机构研究指出,国人每天摄入的钠,有三分之一来源于包装食品,其中从酱油和蚝油中摄入的含钠量最高。这种“隐形盐”不易被察觉,悄无声息地增加了人们的钠摄入量,而长期摄入过多的钠会使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和骨质疏松等。
  本次比较试验还选购了多款商家宣称的儿童专用酱油产品。检测结果显示,各品牌氨基酸态氮含量、全氮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与其他特级酱油相比并不特别出众,不过大部分酱油产品钠含量明显减少。
  对于孩子是否需要吃专门的儿童酱油,网友观点不一。我国目前无专门针对儿童的酱油食品安全标准及“儿童食品”明确定义。有营养专家提醒,给不到 1岁孩子添加辅食无需加盐,1- 2岁期间控制在2克内,食用普通酱油减少用量即可,儿童酱油并非必需,且其所含营养素在其他酱油中也有,但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健康的格外关注,仍倾向于选择宣称低钠的儿童酱油。

【特别声明】
  本报道中检测数据、提及品牌仅对此次检测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