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达州市紧紧围绕“让老百姓吃的放心、买的放心、用的放心、耍的放心”目标,全力塑造共治共享放心消费生态,打造“放心消费在达州”品牌,释放消费潜能,提振消费市场。2024年,达州社会消费品总额1536.7亿元,增长5.1%。
明明白白消费、退货换货无忧
企业诚信“金不换”
在渠县永辉超市,超市在显著位置张贴着“七天无理由退货”“赔偿先付”的承诺标识。“看重的就是这里的货真价实,而且不论有无质量问题,只要不影响再次销售,商家都给无理由退换。”市民张某说道。
“刚和商家发生纠纷,拨打12315后,升华广场的负责人立马来现场帮我解决了,没想到这么快。”消费者李女士笑着说道。达州市对标四川省放心舒心消费规范单元通用标准,持续开展“入市教育”和合规指导。
组织行业协会开展诚信经营倡议活动,积极推行无理由退货、赔偿先付制度,引导经营者运用在线解决消费纠纷系统,有效缩短维权周期,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全市发展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873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57家、赔偿先付承诺单位125家、ODR(在线解决消费纠纷)单位500家。
守牢安全底线、维护市场秩序
消费市场“守护神”
“现在扫一下,就能看到食品从哪里来的了。”在通川区罗浮·星光里美食街,食客小胡正在用手机扫描食品溯源二维码。在开江县开街,每家河鲜馆、大排档都明码标价、去皮称重、现点现杀。“每个店都从顾客角度考虑,不让多花冤枉钱,看着点看着做,吃着放心。”市民李某和朋友们正在看着“活物”点菜。
“我的手机就是砝码,市场监管局盖了章,填了重量,每次称重就拿出来对一下。”市民小王正在将自己的手机往大竹县荷花池菜市场商户的秤盘上放。
据介绍,达州市以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为引领,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全链条溯源和明厨亮灶互联网监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检1101批次,开展价格、计量、广告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465件。
构建维权网络、提升维权效能
消费维权“快车道”
“我们企业和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后,装饰装修协会第一时间组织我们调解,这样更方便我们和消费者沟通。”万源市某装修公司负责人说到。
“上季度因为投诉量排名靠前被市场监管局约谈后,我们针对突出问题,重新完善了管理制度,并且加强了对员工的教育,这个季度投诉基本没有了。”宣汉县某美容店负责人说道。
达州市持续强化基层消费维权组织机构建设,在通讯、家装等行业和大型商超等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完善消费调解机制和“诉转案”机制,对投诉举报案件全环节跟踪;创新消费投诉信息线下重点商圈公示工作,每季度开展投诉举报集中领域行政约谈,对热点问题发布经营风险警示和消费风险提示。
2024年,接收市场监管领域消费投诉12399件,同比下降4.44%,调解成功率76.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8个百分点,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3.64万元,“诉转案”140 件,回访满意度93.93%;举报1548件,同比下降3.91%,立案167件。李朝维
延伸阅读
达州以“三个三”打造放心消费品牌
2024年,达州市着力“三个预警”“三个提升”“三个培育”,全力打造“放心消费在达州”品牌,释放消费潜能,提振消费市场。
突出“三个预警”,消费环境大优化。抽检预警。食品抽检1.78万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检1101批次。监测预警。常态化开展广告、价格、计量违法行为监测预警,开展“价格诚信承诺”活动,发放提醒告诫书1万余份。投诉预警。实时通报投诉举报重点、异常经营主体信息,在重点商圈公示23条重点消费投诉举报信息,行政约谈28家重点经营主体。
抓好“三个提升”,消费供给大改善。质量提升。规范提升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打造农村食品示范超市26家、农村食品经营示范门店288家、规范农村集贸市场14家。标准提升。成立达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和标准化专家库,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34项,企业标准403项。品牌提升。培育优质地方特色食品品牌20家,5家企业纳入达州市“天府名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潜力企业。
强化“三个培育”,消费体验大提升。培育放心消费单元。对标四川省放心舒心消费规范单元通用标准,强化经营主体保护消费者权益主体责任,发展放心舒心消费单元873家。培育源头化解单位。建成乡镇基层消委分会120个、消费维权站348个,发展ODR单位500家,在线先行解决消费纠纷1490件,和解成功率达97.83%。培育服务承诺主体。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337家、赔偿先付承诺单位131家。 刘霜 李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