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生活美容服务乱象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版 新闻
·三问生活美容服务乱象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4 新闻 2025.3.14 星期五

《躺上美容床就加价 消费者遭遇“低价纹眉”套路》追踪
三问生活美容服务乱象
  纹眉、漂唇、纹美瞳线……这些目前在营业执照上经营许可范围被定性为“生活美容服务”的纹绣服务,正在市场上受到万千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由于入行门槛低,再加上无证操作、颜料来源不明等情况,生活美容服务市场可谓是乱象丛生。2月28日,消费质量报刊发《躺上美容床就加价 消费者遭遇“低价纹眉”套路》一文,全程跟踪报道了成都市温江区消费者王女士遭遇“低价纹眉”套路的维权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开双眼皮、隆鼻等医美整形,纹绣等生活美容服务技术含量低,美甲店、美妆店、就连服装店都能给人做,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同时,由于生活美容不属于医疗美容,因此在监管上或存在真空地带,发生纠纷后消费者维权困难。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郭剑夫

问题1
为何躺上美容床就加价?
  3月5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仅王女士遭遇“低价纹眉”套路的塑颜工匠一家美容连锁店,在全国范围就有相关投诉信息818条。进行投诉的消费者来自北京、南京、郑州、佛山等地,他们普遍反映,让自己上钩的“饵”,往往是抖音、微信视频号推送的广告,其宣称“只需几百元就可以获得完美的眉形”。这种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再通过不断推销强制升单的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2月24日,记者在温江区塑颜工匠美容店外蹲守时,有一位女士刚从门店离开便告诉记者,她也是团购的素颜眉纹眉,但到店后立刻被推销了1000多元的雾眉,“我要求操作团购的项目,店员的态度一下子就变得很恶劣。”
  而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使用这种“低价套路”的店铺远不止塑颜工匠一家。2024年,林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刷到广元市苍溪县某美容院一条线上纹眉秒杀活动,并支付18元预付金。到店后营业员将其带到纹眉间,向其推荐一种3000多元的套餐。但林女士要求只做之前自己秒杀到的498元套餐,商家却表示没有这个套餐。由于当时眉毛已经剃去一半,林女士进退两难,最终在该店消费1580元才完成纹眉。
  综合遭遇低价纹眉套路的消费者反馈来看,除了超低的纹眉价格外,这些纹绣店还有一些共同点。例如,需要缴纳定金锁定优惠名额,且定金非常低廉,通常在9元至29元不等,这样“无感”的金额使得消费者们容易产生“可以试试”的想法;同时,纹眉店常常还会承诺“不满意退款”,令消费者倍感安心。然而事实却是,商家即便表示“不满意可退款”,也需要消费者签订“霸王条款”。

问题2
纹绣师花不到60元就能自学上岗?
  一边套路消费者,一边无证操作并使用来历不明的材料,这些纹绣师是怎么培训出来的?
  “现在很多纹绣技校其实都是小工作室,根本没有办学资质,只是租了几间教室,打着学校的名义招生。通常以比市场价低的学费吸引学员,等攒够一定数量就卷款跑路。”有着8年从业经历的纹绣师浅浅(化名)告诉记者,有些纹绣技校普遍存在老师流动性大,教学没有计划、上课工具另收费等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学员花上万元学费却无法上岗实操。
  浅浅还表示,许多生活美容机构在招聘时根本不看纹绣技校的毕业证书,而是看作品和试妆技术。“这导致大量从业者没有经过技校培训就直接去纹绣店当学徒。”浅浅表示,这些纹绣店学徒很多都是在网上买工具,然后看一些简单的教学视频自学。
  记者在淘宝搜索“纹绣练习”发现,多家网店都在售卖“纹绣初学者练习套装半永久机器”“新手入门用品绣眉纹眉纹绣工具”等工具,这些产品最低的“新手手工练习套装”工具仅售价不到59.96元,这意味着在一些美容院,消费者可能遇到花不到60元就“自学成才”的纹绣师。“遇到这种纹绣,就好比在你的皮肤上无证驾驶。”浅浅吐槽道。
  “目前,根据纹绣师的资历不同,市面上的纹眉价格也高低不一,但只花几百元纹眉几乎不可能;但凡是有些经验的纹绣师,收费基本不会低于1000元。”成都资深美容师甜甜(化名)告诉记者,正规的纹眉店都会提前沟通确定眉形款式、明码标价,再按照明确的比例收取定金,其中还会包含免费的补色等服务,“消费者在纹眉前应注意鉴别,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问题3
多部门如何协同监管?
  早在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强化医疗美容机构资质审核。然而,利用消费者不知情,打擦边球超范围经营医美项目,早已成为许多生活美容服务机构的潜规则。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生活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行为。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生活美容项目可能创伤或侵入的特征并不明显,实践中比较难以判断。例如用于生活美容的化妆品,可以具有“脱毛”“祛斑”功能。又如纹眉、漂唇所用的缓释膏药(化妆品),普遍含有“麻醉”功效,却不被定性为药品。
  上述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钻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之间的监管“空子”。例如消费者在纹绣过程中皮肤受损,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呢?以温江区为例,生活美容服务属于商务部门监管,医疗美容属于卫生部门监管,而消费者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往往只能联系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委会,而这些部门和协会组织却无权对美容院内的纹绣产品进行鉴定。
  四川省消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在生活美容过程中遇到纠纷,如服务质量、价格争议等问题,可以向当地的消委会投诉,寻求调解和解决。但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或美容院存在卫生违规行为,建议直接拨打12345举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面对生活美容服务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该消委会工作人员建议,政府部门之间应加强协同监管。例如,2023年,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就曾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及各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以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又如,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宁夏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当地美容行业协会,主动去到生活美容院,鼓励经营主体签订《生活美容服务承诺书》,按照服务项目范围提供服务并明示收费价格,不得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宣传医疗美容服务内容,不得夸大美容服务功效,欺骗误导消费者等。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璐璐提示,消费者如果在美容过程中感到身体受到伤害,应将有关病历资料、使用产品小样等相关票据及物件保留好,及时到辖区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举报。“不要轻信短视频平台的低价促销活动,以防上当。”张璐璐提醒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