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赵伟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新征程的核心动力。
双流区聚焦“芯、屏、端、软、智、网、安”等多个细分领域,是成都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2024年7月成功落地运营成都市智能终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下称赋能中心),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园区及创新主体下沉,促进资源有效汇聚、科技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经济,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样板工程”。
A
模式创新
精准分类破解服务“单一题”
构建公共服务功能枢纽,确立“两点一链”的发展思路,持续做强服务“底盘”。
一方面,赋能中心牢牢把握“园区 + 企业”两个重点。依据成都知识产权“四统一”要求,搭建“政府 +(产业功能区)园区+ 专业机构”的多层次服务体系,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人员、资金、制度、流程等基本保障措施,搭建实体化运营的核心功能载体,通过多方协同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速集聚。
另一方面,赋能中心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从“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孵化型企业”四个维度进行筛选,遴选 350家企业建立智能终端产业赋能企业培育库(第一批),列出链主企业培育、目标企业补强、链上企业供需“三张清单”,对入库企业的知识产权赋能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动态调整,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赋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一站式”公共服务为智能终端产业蓄势赋能。
截至目前,赋能中心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成都芯谷等园区开展供需对接、路演发布、交流研讨等各类专题活动5场。实地走访嘉纳海威、京东方等链主及链属企业70余家。为立鑫新技术、川开电气等企业提供信息检索、咨询指导68次,收集各类问题103个,办结94个,办结率达90%以上。为晨光博达、民承电子等企业开展专利导航、风险预警5次。指导中广核久源、四川特驱等16家企业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B
联动升级
合力构筑协同发展“生态圈”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跨部门联合、跨区域联动、跨领域联建”的“三联”模式,重点打造强劲“知产引擎”。
跨部门联合,推动科技与产业对接。双流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多部门,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立园满园”等常态化活动为契机,畅通企业、高校之间的知识产权运用渠道,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引导企业参与到“高价值专利”“智改数转”、重点小巨人培育等热门话题中来。
跨区域联动,促进合作与协同发展。以成都屏芯智能智造基地为基础,深度链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人才团队等优势资源,推动与高新区、简阳市等智能终端产业承载地和协同区错位布局、特色化合作,并与重庆、宜宾等地进行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跨领域联建,赋能资源要素集群成链。完善平台联合机制,联合审协四川中心、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商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探索以技术支持、成果转化、产业融通等为主要功能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区内中试研发平台、概念验证平台为载体,推动产学研资源联享,联合攻关卡脖子问题,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落地,以“一张网”创新生态赋能资源要素集群成链。
截至目前,赋能中心与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都中科芯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达成合作共识,辅导希望森兰、南格尔生物等企业获评四川省知识产权强企,征集产学研合作、投融资、人才等企业知识产权需求122项,培育知识产权管理人才180人次,推动数之联、四川墨塬等企业与60余家链上企业精准对接,促成成都中建材、兴业雷安等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180万元,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强大动能。
以成都市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致力于碲化镉发电玻璃的研发与产业化,率先在国际上实现了CSS工艺碲化镉发电玻璃规模化制备,产品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在赋能中心的全力支持下,持续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全区首批通过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980万元,先后参加“天府诸葛杯·2024高价值专利大赛”“创新四川·创业天府”四川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长江经济带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并获得不俗的成绩。
C
深化服务
多策并用注入发展“强心剂”
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聚焦本土“多龙头”企业,持续强化对链上企业的培育和帮扶力度,让企业尽享定制化、专业化、便利化服务。
专享直通车,让知识产权服务进入“快车道”。围绕链主企业开通“专享直通车”,组建知产赋能专家团,为链主企业配备一对一首席联络员,为有需求的链主企业优先提供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检测认证、质量品牌等全流程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事项“一员联络、一口进出、一站解决”。
问需于企,当好重点企业护航员。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建立知识产权一企一档,发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指引和产业“政策包”,面对面问需于企,开展政策辅导、供需对接、评估诊断,实现企业政策直通、诉求直达、服务直享。
截至目前,赋能中心开展供需对接、路演发布、交流研讨等各类专题活动8场,参与企业超200家,推动全区200余家企业参加专利盘点行动,推动50家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对100家企业开展合规辅导,精准帮扶200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联合重庆渝北集中公开专利成果及科技成果2000余项以及专利开放许可147项,有效打破有效供给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困境,以“一揽子”服务模式赋能创新成果批量转化。
为推动知识产权健康发展,双流区配套高质量政策支撑,例如今年印发的《成都市双流区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助(奖励)办法》,在对高价值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标准制订(修订)、商业秘密保护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撑,持续巩固扩大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核心的领先优势,鼓励链上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及应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双流区市场监管局通过不断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下沉企业,点燃区域知识产权创新引擎,通过强化要素支撑,促进知识产权量质并举、同步提升,助力企业搭上产业快速发展“顺风车”。截至目前,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达3596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30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7.8件。累计获批省级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2个,获批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一个;获中国专利奖10项(金奖1项)、四川省专利奖14项;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优势企业15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42家,获四川省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