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星级所,发掘新故事。自7月5日开始,消费质量报全媒体平台推出《星光闪耀市场监管一线——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基层“两化”建设》特别报道,历时近半年深入基层市场监管一线采访,推出21期图文报道、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讲述全省基层市场监管人打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米”,全力以赴推进“两化”建设的一线好故事,现将这21个典型案例予以展示,以此向奋战在一线的全省市场监管人致敬!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郭剑夫王钰罗安舒李静玮何馥君
案例01
攀枝花市东区东华市场监管所
攀枝花市东区通过设立“微小所”,实现了基层市场监管的精准高效双提升,使工作更贴近群众,极大便利群众就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咨询与举报,而智慧监管体系的应用,让监管部门能实时掌握市场动态,迅速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共治模式的推广强化了市场监管的社会基础,构建了多方协同治理的格局。该案例入选市场监管总局“两化”建设典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案例02
绵阳市江油市青莲市场监管所
江油市青莲市场监管所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围绕激发年轻干部活力,营造可持续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打造出一支市场监管“青年军”,扎根基层释放魅力。随着“00后”市场监管人投身一线,这支“青年军”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服务辖区内经济主体,以积极严谨的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职责,在农村地区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餐饮服务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深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处置涉农产品和服务消费投诉等工作上均取得突出成效。
案例03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第一市场监管所
龙泉驿区大面第一市场监管所针对基层特种设备监管任务繁重、人员不足的问题,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车城特种兵”市场监管队伍。这支队伍包括排查隐患的“特种侦察兵”、高效监管的“特种突击兵”及提供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的“特种服务兵”。该所在监管难点上寻求突破,勇于创新监管手段,推动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多维度立体监管模式,这对于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市场监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案例04遂宁市市场监管局
遂宁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开展“第一所长”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旨在进一步树牢强基导向,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助力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推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和市场监管人员素质能力,系统培养、锻炼、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撑。
案例05
南充市嘉陵区城南市场监管所
嘉陵区城南市场监管所推行“公司+乡厨”模式,有效解决坝坝宴普遍存在的食品卫生和质量等突出问题,规范了从业人员准入,强化了备案监管,实现了原材料溯源管理,提升了乡厨的专业素养和食品安全意识。通过食品安全留样与保险兜底制度,促成了事主省心、乡厨用心、监管专心、百姓放心、政府安心的多赢局面。该模式显著提升坝坝宴食品安全水平,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探索,对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06
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园市场监管所
科技城新区科园市场监管所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电梯安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智慧化监管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电梯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快速发现、处理电梯内出现的问题,与物业进行配合真正实现“马上来”,第一时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科技与基层工作携手并进,极大提高了监管效率,也为其他市场监管所提供了一个学习样板。
案例07
绵阳科技城新区园艺市场监管所
科技城新区园艺市场监管所将“枫桥经验”与市场监管工作相结合,创新消费维权机制,成立市场监管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以消费维权的民生诉求为着力点,全面梳理、汇集市场监管“大消保”领域矛盾纠纷,完善市场监管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搭建起一座消费维权“连心桥”。
案例08
成都市温江区科技园市场监管所
温江区科技园市场监管所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并以“快、情、实”的工作要诀,迅速成为服务温江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快”,就是提前谋划载体平台,提前整合资源技术力量,提前理顺工作协作机制,尽快解决企业的诉求和问题;“情”,即为与企业共情、与群众共情,让企业体会到服务的温度和质感,健全“多点支撑”服务体系;“实”,即急企业所急,急企业所需,把实事办成,把实事办好。
案例09
广安市岳池县城南市场监管所
如何有效管理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档案,是众多基层市场监管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缺乏专项经费和专门管理系统的背景下,岳池县城南市场监管所凭借现有条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零成本”解决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中的诸多难题,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基层市场监管所的档案管理树立了典范,足见基层智慧,值得借鉴推广。
案例10
广安市华蓥市市场监管局
华蓥市市场监管局紧抓“两化”建设机遇,依托本地优势产业,聚焦产业质量提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设立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点为基础,该局精准识别产业发展中的“难点”与“堵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等为切入点,强力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取得了“点石成金”的显著成效。
案例11
乐山市沙湾区市场监管局
沙湾区市场监管局以“铜河小哥”特色党建品牌引领“两化”建设,在辖区内加快推进“铜心驿站”的布点和建设,让全区散落四处的“小个专”党员群体找到“家”的温暖。同时,在市场监管所内打造初心研学基地、改革开放史教育教学点、网约送餐行业联合党支部活动阵地等“小个专”党建“红色”方阵,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基层监管所这一前沿的监管力量,提升了乐山市沙湾区“小个专”党建典型、标杆、示范品质。
案例12
泸州市叙永县江门市场监管所
依托“酒城市监”一体化平台,叙永县江门市场监管所在辖区推广运用“市场监管公示码”,将监管对象、监管部门与消费者有机融合,探索出一套数字智能、便捷高效的智慧监管系统,有效破解基层监管难题,提升基层监管效能。同时该所将监管对象全部纳入“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探索出一套集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于一体的智慧监管系统,有效破解了基层市场监管面临的诸多难题,显著提升了基层监管效能。
案例13
乐山市夹江县城区市场监管所
夹江县城区市场监管所推行的“三心”工作法,从维权、监管工作实际出发,强化硬件、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聚焦消费痛点、堵点、难点,精准施策,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群众诉求事项,全方位提升消费维权工作质效,探索出基层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工作的新经验,真正践行了“您消费,我守护”的承诺。
案例14
眉山市仁寿县富加市场监管所
针对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仁寿县富加市场监管所从小小的食品标签入手,通过“建章立制”“全域协同”等方式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职业打假”非法牟利乱象,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同时该所通过做实做细每一个市场监管“小切口”,把服务意识渗透到市场监管“大使命”中去,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之中,做到了监管执法“科学、精准、有效”,服务企业“用心、用情、用力”,展现了市场监管担当。
案例15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市场监管所
琐碎之中见真章,细微之处显担当。龙泉驿区西河市场监管所从小处着眼,聚焦经营主体与消费者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让经营主体焕发“活力倍增”的新气象,让消费者享受“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推动辖区商贸业“提质增效”,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这真正诠释了“小市场,大民生”的深刻内涵,展现了“细服务,深情怀”的监管风采。
案例16
德阳市绵竹市九龙市场监管所
绵竹市九龙市场监管所围绕绵竹市“一专两核四中心”发展布局,以服务乡村旅游景区为核心,把农家乐、民宿、文娱场所、景区特种设备等作为监管重点,依托服务沿山旅游经济发展,融入“年画之乡”地理标志,积极发挥优化经营主体服务、强化行业监督指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职能优势,护航辖区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全国首批“两化”建设五星所实至名归。
案例17
德阳市绵竹市新市市场监管所
2022年,绵竹新市化工园区和新材料化工园区正式获评省级化工园区,该园区作为绵竹市重点打造的三个千亿产业平台之一,对助推绵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绵竹市新市市场监管所自成立起便承担起守护工业园区的重任。多年以来,市场监管人员穿梭于大型工业设备之间,攀爬在几十米高的工业“巨兽”肩头,寻找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标签,检查特种设备使用是否合规,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案例18
宜宾市叙州区横江市场监管所
叙州区横江市场监管所作为景区所、农村所及两省交界所,创新提出“从监管精度到服务温度”理念,推行“办、所联动延伸式监管、借力平台智慧化监管及事前预防、事中指导、事后回访服务型监管”三管合一模式,实现登记注册便利化,助力小作坊规范经营。此案例彰显了市场监管机构在地方发展的重要作用,该所通过延伸监管、疏通堵点、消除痛点、攻克难点,在确保安全基础上,为经营主体加速发展注入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赢得群众满意。
案例19
德阳市旌阳区旌阳市场监管所
旌阳区旌阳市场监管所通过“两化”建设契机,抓住对弈关键,以智破局,走出基层监管“制胜棋”。该所创新打造智慧监管平台App,并利用该平台为辖区内经营主体解难题、促发展,达到“1+ 2>3”的效果。借助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在辖区内以14人监管、服务经营主体25497家,为基层市场监管松绑增效打通“最后一米”。
案例20
自贡市荣县青阳市场监管所
作为两家外卖平台工作点所在的辖区,荣县拥有200余名外卖平台骑手。青阳市场监管所在荣县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着力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组织覆盖难、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实施“暖心蜂巢”“红心向党”和“党建护航”计划,打造暖心驿站,畅通投诉渠道,推动外卖骑手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不断汇聚红色“新力量”,激活红色“新动能”,实现党建引领与精准服务的互促融合。
案例21
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管局
营山县市场监管局紧抓政策机遇,从登记窗口这一“小切口”入手,深入推进窗口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擦亮窗口星级招牌。既彰显了市场监管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勇于担当、务求实效的信心与决心,又进一步推动基层所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高效、业务流程更加严谨规范、监管执法形象更加规范统一,有效提升了
基层市场监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