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玉清
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歌》中的一句“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不但引申出“桂酒椒浆”这个成语,同时也把花椒这种熟悉的调味品推到了我们面前。
花椒是木兰纲、无患子目、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它是因为其果实的表皮上密布细小而突出的油点,形似花,故而得名“花椒”。
屈原所说的“桂酒”是指泡有桂花的酒,而“椒浆”也是指泡有花椒的酒。简单地说,桂酒椒浆大致就是指美酒。《春秋纬》中有“玉衡星散为鸡……为椒……”的记载,所以古人认为花椒又是北斗七星中玉衡星之精。因此,在古代,桂花酒、花椒酒多用于祭奠等场合。比如说,李白也曾有云:“兰蒸椒浆,岁祀罔缺。”
川菜素来以“鲜香麻辣”著称,但很多能吃辣的外地人却对其中的“麻”望而却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花椒的麻来自于它果实表面的凸起中富含的花椒麻素。花椒麻素能够激活人口腔中的一种神经纤维,产生类似50赫兹的振动频率,这也正是川菜能够把食客“麻得跳”的原因。
与辣椒、胡椒不同的是,花椒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调料。它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诗经》,其中“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花椒的香气能够使人平安长寿。“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掬”意思是花椒树果实累累,可以把升装满,借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于是,人们从这里又引申出了另外一个成语“椒聊繁衍”。
文献史料毕竟比较抽象,还需要实物史料来进行佐证。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云南陆续发现了晚中新世水塘坝、晚上新世福东和早更新世南班榜三个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植物群里的花椒属种子化石。其中最早的大致可追溯到五百万年前,这也成为了花椒原产于我国,以及它们一直在西南地区延续性生存的有力证据。
我们现在常见的花椒是红色的,但有一种花椒则是绿色的,被称为藤椒。它的学名叫“竹叶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下花椒亚属的一种植物。竹叶花椒果实的绿色,主要是因为其没有完全成熟。它的果实表面的凸起里含有的挥发油特别多,成熟或晒干之后不但味道大打折扣,颜色也会变黑。因此绿色的竹叶花椒一般都是采摘之后便立即食用,或立即将其制作成藤椒油。
送给爱人一朵玫瑰花,是年轻人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人竟然用花椒来表示爱情。《国风·陈风·东门之枌》出自《诗经》,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其最后两句是:“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其中“荍”是锦葵,一种夏季盛开紫、白色花朵的草本植物;“贻”就是送的意思;“握”指一把;“椒”就是花椒。这句话是以一位陈国的小伙子的口吻说出来的,意思是我看你就像一朵漂亮的锦葵花,送我花椒一大把。
似水柔情的姑娘,忍着被花椒树上的刺带来的痛,摘来一束花椒送给心上的人儿。在年轻小伙的眼中,她则美得像花一样。再联想到当时花椒寓意多子多福,一幅古代两情相悦的画面便跃然于纸上,让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心向往之。作者单位:阆中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