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备耕忙,在天府新区煎茶街道沿溪村,种植户们正将一株株小秧苗,小心翼翼地栽进大地。
3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煎茶竹丝茄”种植基地,一片和谐农作画面映入眼帘,戴着草帽的农户们在田间各司其职,松土、栽秧、浇水……“轰隆隆”的发电机此时也与林间鸟叫声组成农田劳作的“号子”,为农户“伴奏”。
像呵护“奶娃娃”一样呵护茄苗
自2017年12月“煎茶竹丝茄”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产品后,“煎茶竹丝茄”种植逐渐成了煎茶街道沿溪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一种可以生吃的茄子,“煎茶竹丝茄”口感香甜、肉质细嫩、入口化渣,无论是蒸、煮、炒、煎、炸,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味,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
眼下正值春耕种植,让我们看一看“小茄苗”怎样结出的“致富果”?
田里戴着鸭舌帽,一袭蓝衣打扮正盯着小小的茄苗观察着的老者叫李德明,他是成都天府新区竹丝茄种植服务行业协会的会长。“种茄苗不是一道‘功夫’就能种出来的。光是肥料、土壤、微量元素就有一门大学问。”尽管早已不是第一次种茄苗,李德明对茄苗的种植质量依旧十分关心,茄子苗栽进土里不仅要立刻埋土、灌水,还要确保根系得到保护。“要像呵护奶娃娃一样呵护它。”李德明说道。
目前,在“煎茶竹丝茄”种植基地有超100亩的种植正在进行,连续几天的播种让附近的村民们也多挣得了一份收入,“平时自家没事就帮着干农活,种了一辈子的地,还真是闲不下来。”一位正在种茄苗的大娘乐呵呵地说。“我们会找周边的农户来种植,费用按天结算。”在李德明看来,农户们种植经验丰富,种植质量也可观,但是由于当地农户年龄偏大,也在考虑培养一些“新鲜血液”,提质增效。
嫁接育苗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以后这个茄子会长到一米多两米高,每一列中间要留足够宽的空间,方便到时候农户们采摘。”记者眼前,农田里的茄苗一列列种植规范。天府新区煎茶街道农艺竹丝茄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苏德林在田间比划起了“煎茶竹丝茄”长大后的样子。
普通品种的茄子生长周期短、容易生病虫害,而“煎茶竹丝茄”则是通过嫁接的方式栽培。“砧木是果树嫁接苗的基础,通常是果树的根干部分,枝头上的嫁接部分则称为接穗。”说到嫁接,苏德林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煎茶竹丝茄’是省农科院帮我们选育的嫁接品种,茄子抗倒伏、抗病、抗虫的能力强,而且茄子生长周期比普通品种长,当然产量也高于其他品种。”
田间,一个个纸箱中放置着翠绿的茄苗,每一株茄苗长度不到20厘米,靠近茄苗根部处夹着一个红色夹子用以固定。“留有足够的间距还不够,我们还安装了固定装置,辅助茄子支撑。”苏德林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来到田边栓成三角形的钢管前,只见每一个“三角形”中间都用绳索进行连接。“等茄子长大结果了,这个钢管相当于支架,可以把茄子撑住。别看这个钢管普通,一根可得投五六块呢。”苏德林说。
记者看到,在这片“煎茶竹丝茄”种植农田外,还有一些种着散花菜、西兰花、莴笋的土地,目前也套种上了“小茄苗”。据苏德林介绍,今年天府新区煎茶街道农艺竹丝茄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沿溪村联动,将把这块地打造成新的示范试验田,进一步完善“煎茶竹丝茄”种植标准化,同时也可支撑其他农作物种植。
“我以前也是学农业的,对于‘自家’的地理标志产品巴不得推广到全世界。”煎茶街道市场监管所副所长何娜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沿溪村人,她不仅见证了“小茄苗”的成长,还积极宣传着“家门口”的商标,“‘煎茶竹丝茄’就像是‘致富果’,会让我们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何娜说道。
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农业发展
事实上,“煎茶竹丝茄”种植基地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遭遇洪水,基地也被大规模损毁。走在田间小路上,尽管隔着路面的黄土,仍然可以看到脚下早已褪色的步道,一旁正在修建的柏油路好似沿溪村的发展,深耕在一片片“茄子林”中。
自2021年煎茶街道沿溪村与平安村合并后,“煎茶竹丝茄”这一招牌被重新擦亮并得到进一步发展。3月20日上午,在何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沿溪村村委会。
“如果不把这个地理标志利用起来会很可惜。”谈及“煎茶竹丝茄”发展,沿溪村党委副书记魏强表示,通过地理标志产品带来的产品附加价值、商标赋能等方面,可以给村子带来收益,利于村子发展。“有增收前景的东西,我们也不愿意放弃它。”
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去年5月底,煎茶街道与四川满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煎茶竹丝茄”采购协议,不仅带动了农户创收增收,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销路形成后,沿溪村村委又将集体土地进行整合,把农田调整成以家庭为单位、以集体经济组成员为组员进行平均分配,把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以标准化的方式种植。“现在至少可以说是小规模化种植,这也是对种植的创新与尝试。”魏强表示,目前种植竹丝茄的土地共有180多亩,由村里12户农户承包,最多的一家种了18亩左右。
从前期商标申请,到如今打造“煎茶竹丝茄”种植基地,煎茶街道市场监管所始终发挥自身枢纽作用。何娜表示,今年该所会支撑“煎茶竹丝茄”在包装的商标设计以及推行使用。同时,根据沿溪村以及周边村落的文化,还会将年前开展的天府新区“音微有你”村歌赛打造成当地特色活动,从而招商引资,给乡村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多措并举、多方点位推广煎茶街道的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把地理标志作为‘领头羊’,带动辖区内相关农业品牌化、商标化发展,让知识产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何娜说。何娜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馥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