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医药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温江,已深耕该领域十余年。2023年,以成都医学城作为承载地申报的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于成都温江的成都医学城究竟有何优势?
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
成都医学城规划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是成都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产业主要承载地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地。近年来,成都医学城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和“BT+IT”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等健康产业五大发展趋势,全力构建“三医+大数据/AI”双翼齐飞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医学城目前建有包括四川大学AAV新药研发平台在内的4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临床前动物实验到临床实验,到注册到生产到流通,全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有若干平台为园区企业赋能和服务。”成都医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张荔介绍说。
如今,成都医学城已聚集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并围绕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百利天恒、海思科、远大医药、东方基因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固链延链,汇聚600余家上下游协作企业,生物医药聚链成圈的产业格局已基本成势。
深耕创新药赛道
目前,在成都医学城研发的百利GNC-038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四特异性抗体、科伦SKB264等7大重磅抗体或抗体偶联药物(ADC)将在近3年陆续上市、海思科环泊酚成为近年来成都首个获批的Ⅰ类新药……为何成都温江能不断领跑创新药赛道?
ADC(抗体偶联药物)是当前制药行业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它是继PD-1肿瘤药之后的新一代肿瘤治疗靶向药,能让药物产生“1+1>2”的功效。在国内,目前有能力自主研发和生产ADC的企业为数不多,窥见这一新赛道的成都医学城,立即围绕ADC药物产业链,联合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者,满足药物发展各阶段的需求。
如今,在成都医学城的支持下,坐落于园区的科伦博泰已成长为ADC行业的翘楚。2022年,科伦博泰交易总额超100亿美元,破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额纪录。
除科伦博泰外,该园区内ADC药企也相继“突围”。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双抗ADC授权出海刷新纪录,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达84亿美元。ADC已成为成都温江的一张“金名片”。与此同时,RDC已成为ADC之后新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热点方向,科伦博泰等企业也已提前布局,通瑞医药、远大医药、艾博兹医药、科伦博泰在全力推进RDC药物的研发,成都医学城着力链接医用同位素、放药GLP、GCP等上下游资源,抢跑RDC赛道。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成都温江从2008年开始布局发展医疗,十几年的默默耕耘,到现在终于迎来了收获期。”回忆起成都医学城的曲折发展,张荔感叹不已,“十年磨一剑,2024年园区有5个创新药有望注册并进入市场销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人才是产业集聚的必备要素之一。为最大程度吸引人才,成都医学城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出台三医融合产业政策32条等比肩先发地区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组建150亿元成都规模最大的健康产业母子基金群;规划建设110万平方米居住安心的人才公寓、200万平方米功能复合的高品质科创空间、80万平方米服务完善的GMP标准厂房……目前,成都医学城汇集15所高校院所,引进两院院士和国千领军人才近200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
科伦博泰首席战略官冯毅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益于成都温江出台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公司多位异地引进高端人才的子女读书问题获得解决,近200名员工享受到成都温江因地制宜为成都医学城的重点企业人才提供的购房优惠政策。
目前,成都温江医药健康产业营收已突破40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企业突破1000家。”展望未来,张荔表示,成都医学城将持续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做优做强领先赛道、加快发展优势赛道、前瞻布局新兴赛道上持续发力,培育千亿级骨干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 于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