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早发现一秒都至关重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超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j1版 健康
·脑梗:早发现一秒都至关重要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超越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j1 健康 2024.3.15 星期五

脑梗:早发现一秒都至关重要
  卒中亦称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指由于脑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和血管破裂等所致的一组器质性脑血管疾病,以突然起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约占所有卒中的87%。急性缺血性卒中作为卒中的主要临床类型,是指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血流阻断,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缺血、坏死,进而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该病是导致我国卒中疾病负担增长的主要原因。

重视早期症状
  “时间就是大脑”是改善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黄金法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可以减轻患者的脑组织受损程度,使得多数患者免于死亡、远离终身残疾。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使用“最后正常时间”来计算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即患者尚没有表现出相关神经功能障碍的时间。遗憾的是,研究数据提示,仅有约12%的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到院就诊,仅50%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院就诊,因此,我们需要再次强调早期识别、早期就诊的重要性。
  临床中有几个常用的口诀(量表)可以帮助大家早期识别卒中症状,这对于伴有卒中危险因素,如高龄,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等基础疾病的人尤为关键。以“BE-FAST”为例,该口诀中提到5个症状,分别是难平衡(B)、看不清(E)、脸不正(F)、臂不平(A)、语不灵(S),以及强调时间(T)的重要性。其中:难平衡是指因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患者突然出现行走困难;看不清是指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脸不正是指突发的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臂不平是指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多出现在身体一侧;语不灵是指突然出现说话含混、难以听懂,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就诊。

救治有时间窗
  “时间就是大脑”不仅表现在院前早期识别中,对于院内诊治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鉴于脑梗死多是脑血管闭塞所致,及时开通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再灌注治疗仍是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案。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专业医生评估,且排除禁忌症,即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可以通过溶开堵塞血管的栓子,实现血流恢复、挽救脑组织,提高30%的良好预后概率。经高级影像指导(包括头颈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治疗时间窗可进一步扩展至发病后9小时。发病后6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在接受相关影像评估后,若确实存在大血管闭塞,可接受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可以通过取栓器械拉走栓子,使血管再通,提高50%的良好预后概率,使得患者可以完全或基本恢复发病前的日常状态。若进一步完善高级影像,治疗时间窗可扩展至发病后24小时。
  无论是静脉溶栓治疗还是血管内治疗,越早接受治疗,往往预示着更大的康复空间。相关研究提示:发病至溶栓时间每节约1分钟,可以平均增加患者4.4天独立生活能力;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每节约1分钟,可以获得平均4.2天的额外健康寿命,每节约15分钟,患者恢复功能独立的可能性会增加0.91%;反之,患者到院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每延迟1小时,患者成功恢复脑血流灌注的概率将下降22%,不利于患者预后;接受桥接治疗(先静脉溶栓再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每延迟15分钟接受静脉溶栓,无法独立行走回家的概率将会增加1.12倍。于望 整理

● 相关阅读
脑梗急救要“三快”
  许多人知道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其实气温忽高忽低的初春时节,同样是脑梗的高发季节。
  脑梗急救要三“快”
  脑梗救治,抢的就是时间,快速准确识别、快速准确自救、快速准确救治非常重要。
  脑梗“120”三步识别法包括1看、2查、0听:看一张脸:面部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检查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时,出现单侧无力;聆听患者语言——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身边有人发生脑梗咋应对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应该怎样做?不要盲目喂水、喂药;不要摇晃患者,避免不必要地搬动;如患者症状较重,出现恶心、呕吐,或意识不清,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或者肺炎。
  脑梗的黄金治疗时间
  脑梗救治,争分夺秒。越晚救治,致死率、致残率越高。脑梗发生后,溶栓的“黄金时间”是4.5小时之内,取栓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之内。
  如何预防脑梗
  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保持心态平和,从行为方式上降低脑梗发生风险。 于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