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促升级 赋能产业促发展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21版 特别报道
·提质增效促升级 赋能产业促发展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21 特别报道 2023.9.1 星期五

提质增效促升级 赋能产业促发展
——专访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靖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南充市场监管系统紧紧围绕“产业兴市、制造强市”,持续开展助企纾困、“提质强企”服务,坚决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信用欺诈、破坏质量安全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着力解难题降门槛、享政策降条件、助发展降成本,赢得了监管、服务对象的点赞。
  近年来,南充市场监管部门在强监管、抓服务、保安全、助发展等方面着重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突出成效?消费质量报记者采访了南充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靖。
  记者:南充市场监管系统近年来在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质量基础,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上具体有哪些作为?
  罗靖:南充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做好“四点”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生态,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一是夯实要素保障“基本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出台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南充经开区化工园区、仪陇汽配产业园站点服务差异化发展。将NQI“一站式”服务工作列入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事项,明确“一月一跟踪”“一季一通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二是筑牢质量资源“支撑点”。积极推动临江新区检验检测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1+N”检验检测产业。建立“川东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计量质量检验检测联合实验室”“南充(吉利)质量提升培训基地”。
  三是打通流程优化“连接点”。截至今年7月,已分别组织7家技术机构、引导407家企业入驻和注册“川质通”平台,完成订单1710个;线下规范窗口建设,全面提升临江新区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能力;截至7月底,共为2100余家次企业提供5100余批次检验检测服务,减免费用500余万元。
  四是聚焦提质增效“落脚点”。助力企业提档升级,为27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培训,为68家企业提供卓越绩效管理和IATF16949体系培训,为吉利四川开展应急检定,并帮助其建立3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助力南充品牌升级,2021年以来,共培育10家企业获南充市质量奖,指导中科九微入围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培育三环电子生产的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荣获“2022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好充食”“保宁醋”荣获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记者:如何强化“寓监管于服务”的意识,推动省民营经济“1+2”政策落地见效,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罗靖:一是着力质量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开展“提质强企”活动,科学研判质量风险,对重点涉安涉危企业以及连续抽检不合格企业共6类42家企业开展质量“义诊”,出具建议145条。开展“汽车汽配产业竞争力”分析提升工作,组织160余人、70余家企业开展“质量面对面”等活动。帮助绿能慧充等公司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着力政策宣贯,提高政策知晓度。通过集中宣传、上门宣传、融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传和解读。截至目前,向民营企业发放政策明白卡3万余份,上门为个体工商户张贴、宣传政策明白卡25万余份。
  三是着力联系服务,助企纾困解难题。制定了《南充市市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及异地商会工作方案》,建立联系服务、问题解决、督办问效三项机制,解决企业问题113个。召开“民企问政”会,答复企业困难问题26个。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协调解决个体工商户问题诉求和实际困难42个。
  记者:如何进一步深化“两个责任”落实配套机制,细之又细排查“三品一特”领域风险隐患,保障全域全时质量安全?
  罗靖:市场监管部门将坚守“系统施策、综合治理”理念,不断创新实践“五型”监管模式,推动“三品一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总体目标。
  一是深化标准引领型监管。建立完善“三品一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践司南”,指导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参标施工”。同时,分行业、分区域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引领性强的标杆企业,引导从业者增强“三品一特”质量安全红线意识和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二是深化风险预判型监管。把“直接风险企业”“擦挂风险企业”作为重点对象,加大督查检查频次,引导企业全面落实“日周月”动态防控制度,解决“方向不明、靶向不准”问题。充分发挥“前哨”作用,针对性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把质量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深化结果运用型监管。实行“三品一特”本地监督抽查数据分类归口“一张表”,并结合全市消费投诉举报情况,汇总研判全市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修订完善全市年度重点监管目录。对重点问题企业宣讲法律法规和“两个规定”,提升风险隐患防控水平。
  四是深化帮扶指导型监管。推广南充市某充电桩生产企业“省抽不合格、自查不到位、上门析因果、帮扶促整改”的成功经验,帮助企业分析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监管、执法和服务“三统一”,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三兼顾”。
  五是深化保障支撑型监管。推动“三品一特”监管工作由部门行为全面上升为政府行为。多渠道多形式公示“三品一特”监督抽查信息,传授热点产品识假鉴劣知识,引导消费资源向守法企业流动。坚持案源线索“追溯办”、顽疾案件“交叉办”、疑难案件“提级办”的案件查办机制,有力震慑违法经营行为。全力构建“三品一特”全链条、全闭环的风险隐患防范治理体系。
  记者:在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方面,如何提升商标、专利保护效能,高质量助力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罗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等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强平台。建设“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至8月初已整合全市系统数据资源,归集9千余万条数据、1.2万个视频源、46万余条预警数据。同时,建设智能化、便利化的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链条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
  二是健全体系。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借助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分析,实现知识产权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专利侵权纠纷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强对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成果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春雷”“铁拳”“护航”“剑网”等专项行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是服务发展。建立全市网络交易监测系统,为保护企业商标专用权提供案源线索。向省市场监管局推荐商标品牌建设服务指导站7个,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参加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指导参展企业做好宣传规划及布展工作。首次开展丝绸纺织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帮助顺成纺织、尚非服饰获得融资共计4800万元,发放省级奖补资金65万元。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柯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