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赋
日子,大家都一天天地过,但怎样过却各有各的讲究。
我小时候家境贫困,缺吃少穿,家里弟妹多,除了每年春节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衣服,其余的衣服都是小的拣大的穿。颜色新一点的衣服,平时舍不得穿,要留着走亲戚或节日穿。或许,因为这些原因,我一直对“衣服”很在意。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招进一家大型矿山企业负责副刊编辑工作。那个年代日子过得拮据,所以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买打折衣物。双休日或节假日,尤其是季节交替之际,我总爱骑自行车到街上闲逛,看见商店在“大清仓”“大降价”就去挑选,遇到合适的,我就给自己和妻子儿子都买一些回去。
殊不知,这些“大清仓”“大甩卖”“大降价”的衣服,穿一二次就因为变色或打皱而不想穿了,这显然是亏了。但下一次,遇见一些店铺“大甩卖”或“大清仓”时,我又控制不住自己。对于我的这些做法,妻子和儿子一直持反对态度,多次提出“强烈抗议”,以至于我给儿子买的几套衣服他一次都没有穿。儿子没有穿的衣服,我一直想“物尽其用”,帮他穿几次,毕竟是花钱买的。但试了几次,终因腰不合适,无法再利用,一直存放在衣柜里。久而久之,家里的衣柜已经塞得满满的。看着这些半新不旧的衣服,我几次想“大清仓”,但始终觉得“留着无用,丢了可惜”,因而迟迟下不了手。一年又一年,这竟成了我沉重的“心病”。
吃了打折衣物的亏,往后的日子,我一再叮嘱妻子,买蔬菜、水果之类的生活日用品,不要去“抢鲜”。比如,有的水果初上市,要十五六元一斤,随后便逐日下降,等到十天半个月后,五六元一斤再去买;有的新鲜蔬菜一上市,要买八九元,后来买二三元。我向家里人说,平时过日子不要“大手大脚”,看见打折商品就去抢购。
后来,由于企业发展需要,集团总部从县城搬进市区。集团公司在市区修建了住宅区,我轻松地购买了一套100余平方的住房,而和我条件差不多的甚至还好一些的机关干部,有的东拼西凑买房子,有的甚至放弃买房“名额”,这无疑与自己平时过日子“大手大脚”有关系。
过日子,真的有讲究。作者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