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发力 对直播乱象说“NO”交房公告遗失公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版面概览
 第08版 调查
·监管发力 对直播乱象说“NO”
·交房公告
·遗失公告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8 调查 2023.6.16 星期五

监管发力 对直播乱象说“NO”
  一部手机,一个认证的ID,一台三脚架,就可以开直播。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迅速兴起,直播、短视频一方面促进产业、文化飞速发展,一方面又存在一些乱象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打着情感互动旗号的直播,主播一边跟网友聊天一边引导打赏,让很多人沉迷于其中。
  随着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接触直播的门槛也越发降低,直播乱象也渐渐浮现出水面。直播打赏的套路有什么?直播乱象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A 疯狂
男子给女主播打赏145万元
  直播打赏是指用户在观看网络直播的过程中,通过花钱刷礼物的方式为主播的工作支付报酬或者表示赞赏。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络盈利模式,从事直播行业的人也是铆足劲吸引“大哥”的眼球。
  “感谢大哥”“点个关注亮个灯牌”“欢迎榜一大哥”……这样的话术即使是不看直播的人也多少听见过。记者梳理发现,直播打赏乱象在近些年屡见不鲜,大多是以低俗、擦边的内容来吸引网友打赏,用交友、见面的“大饼”来诱导网友一步步走进圈套,其涉及未成年、青年、中年等人群。
  近日,女主播用照片骗15岁男孩打赏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15岁的小张在添加女主播微信后,便收到女主播的私密照片,该主播向小张承诺等他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还有“福利”。于是小张将母亲卡里的6万元慢慢打赏给了女主播。对此,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的网络直播越来越没有下线。
  然而,疯狂的直播打赏并未停止脚步。河南一名23岁男子将父亲去世的死亡赔偿金145万元陆续打赏给主播,最终银行卡里仅剩4分钱。“开始打赏比较少,慢慢地加个朋友,然后打赏越来越多,她说可以见面。”该男子表示,自己为一位名叫瑶瑶的女主播一天就花费了15万元。

B 调查
直播氛围感易“上头”
  根据2023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目前已有超1.5亿网络直播账号、超10亿内容创作者账号、近2000亿元市场营收。
  记者在“虎牙”直播平台上找到“星秀”板块(多以情感类直播为主),并随机进入一个直播间。该主播的关系亲密榜中显示了50位用户。据了解,亲密榜单的排名优先显示最近7天互动值较高的用户,而互动值就是打赏礼物排序。根据“虎牙”平台充值规则1元=1000颗金豆换算,榜首用户近7天消费了14.5万元。
  记者发现,在“星秀”板块互动通常需要打赏,主播唱一首歌打赏金额在20-50元不等,消费满一定数目便可以跟主播“交朋友”,即添加联系方式。
  记者调查得知,直播平台还会通过“PK”来吸引用户打赏。所谓的“PK”通常有一对一和组队两种模式。记者浏览多个直播间发现,“我不想输,哥哥们加油”“还有10秒,我们‘守个塔’”等话术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激昂的音乐和主播卖力呼喊下,这种氛围也让人十分“上头”(因被吸引而丧失理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大主播打“PK”的时候一般人都受不了。第一,会有所谓打引号的战曲,战曲一响大家很冲动;第二,他会之前先给大家洗脑,“我们是家人,是凝聚力,有少钱上少钱,没有少钱你就点赞就行了,大家凝聚起来去打对方”。

C 揭底
主播和直播平台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
  日前,记者联系到曾经在虎牙直播平台做过3年直播运营的刘先生,他告诉记者,平台页面上虽然有要加强“监管”、禁止未成年人打赏、禁止传播不良信息等公告,但平台一般不会太逗硬,也难以准确判断打赏者是否是未成年人。
  据刘先生介绍,主播和直播平台存在利益捆绑,“主播的工资主要是打赏,我们和主播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有礼物打赏,我们就有提成。”
  刘先生告诉记者,每个公会(直播平台上注册的公司称呼)都会在“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安排“大哥”,要么是内部人员,要么就是接受公司返现的网友,一些网友在打赏中与“大哥”较真,虽然成了“榜一”但也刷了不少钱。公司只管主播播出时长、流水情况,其他的工作内容只要直播间不被封,都是主播自己看着办。

D 监管
多方发力规范直播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网络直播的指导意见、规范等在近几年密集出台。
  2021年2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直播打赏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多发频发”,要求各平台切实规范直播秩序,坚决遏制不良倾向、行业乱象;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提出要“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2022年6月,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也明确指出,禁止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
  相关部门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直播平台也纷纷表明禁止未成年人刷礼物、加强网络直播管理。

E 说法
诱导网友打赏,违法!
  如果未成年人“失控”打赏后该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四川炜烨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朝锐,他表示,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均属于无效行为。对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支付金额较大且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的,在法定代理人不知情或未得到追认的情况下,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应当被认定无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在“打赏”或“充值”行为无效的情况下,法定代理人可以向相关平台主张返还。
  对一些直播间通过低俗、擦边等方式诱导网友“打赏”的乱象,李朝锐表示:“从法律层面而言,若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的,可能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目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都明确禁止主播通过服饰妆容、言行举止或直播布景进行性暗示、性挑逗和软暴力等行为。”
  何馥君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