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椒案”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2023乌镇健康大会,羚锐制药荣获多项大奖广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0版 特别报道
·“青花椒案”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2023乌镇健康大会,羚锐制药荣获多项大奖
·广告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0 特别报道 2023.4.25 星期二

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件发布
“青花椒案”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上接9版)

案例三
咪咕音乐有限公司与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情简介:咪咕音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咪咕音乐公司)通过migu.cn、咪咕音乐App提供数字音乐服务。杭州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音乐公司)通过xiami.com、虾米音乐App提供数字音乐服务。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宝公司)为虾米音乐App的开发者。
  2019年4月,咪咕音乐公司以公证方式抽样取证,证明虾米音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针对咪咕音乐公司曲库歌曲音源文件网络地址(URL)设链,并通过H5页面播放该被盗链的歌曲,用户通过虾米音乐App即可自主搜索、消费该数字音乐服务。咪咕音乐公司遂以淘宝公司、阿里音乐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上述公司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赔偿经济损失1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30万元。
  裁判结果:撤销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川01民初3398号民事判决;淘宝公司、阿里音乐公司赔偿咪咕音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50万元;驳回咪咕音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例评析:二审法院依法认定阿里音乐公司、淘宝公司设置曲库盗链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为数字音乐市场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红绿灯”,积极引导数字音乐平台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本案被写入《中国音乐产业法治发展年度报告(2022)》,位居音乐产业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案例四
四川绵阳“11·11”侵犯著作权案
  案情简介:2021年9月,接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移转线索,绵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立即对“91听歌网”网站开展了远程勘验并固定证据。经查,2015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杨琇钦以“杨旭”的名义,在互联网搭建“91听歌网”,雇佣人员从其他音乐网站、音乐贴吧收集、下载22万首歌曲上传至“91听歌网”,采取注册会员形式管理,供全国网民付费下载、收听,非法获利500余百万元,其行为违反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裁判结果: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做出刑事判决:判处杨琇钦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罚金1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万和作案工具。
  案例评析:该案为四川省首例音乐网站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举报人、著作权人为国际唱片业协会,维护了境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国际影响力,各办案单位收到了国际唱片业协会发来的感谢信。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双报到”“行刑衔接”机制,引导取证,确保客观证据及时、有效固定,为案件快速办理夯实基础。
  该案的查办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列为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安部、文旅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六部委联合挂牌督办案件。

案例五
安岳“10·23”假冒注册商标案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案情简介:2014年以来,朱某五等人在安岳县租用民房作为生产、存储窝点,从浙江购买品牌白酒包材,在成都、安岳等地大量购买五粮醇、绵竹大曲等低端白酒作为基酒,灌装后冒充五粮液、国窖1573、舍得、剑南春等国内知名白酒,通过吴某利、唐某等零售商户向省内多地销售获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裁判结果:2023年1月19日,安岳县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朱维五、唐艳、刘荣、吴永利、李万成、朱浩铭6人有期徒刑九年至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
  案例评析:该案在立案侦查、移送审查起诉中,定性为假冒注册商标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后在检察院公诉、法院审理中,认真分析相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触犯的刑事法律法规,定性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公诉机关依据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出具的鉴定结论,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对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八年,严厉震慑了该类犯罪,打击质效较好,对全省公安机关侦办此类案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引作用。

案例六
临沂桢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出口侵犯商标权案
  案情简介:2021年12月13日,临沂桢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境内发货人)委托成都锦维物流有限公司(申报单位)向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申报出口西班牙一批货物。经海关查验,实际出口货物印有“POKEMON”商标或皮卡丘、精灵球等图形,涉嫌侵犯任天堂株式会社“POKEMON”商标权,总货值人民币62.91万元。当事人临沂桢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不在已备案的合法使用人名单内,且无法提交合法使用商标权的证明文件。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之规定,该出口货物属于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当事人的行为已构成出口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货物的行为,且涉嫌构成犯罪。成都双流机场海关将该案移送成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成都市公安局于2022年4月1日对该案刑事立案侦查。
  案例评析:本案是“两法衔接”的典型案例。案件查发后,成都海关按照“两法衔接”相关规定,与四川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成都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及时开展沟通协调,迅速推进案件移送、联合研判协作,对后续现场联合执法、涉案财务管理等工作提供保障,公安机关随后溯源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行刑衔接”的成功案例。

案例七
四川泸州“2·24”侵犯著作权案
  案情简介:2021年2月,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网安大队在巡查中发现一起售卖盗版出版物违法线索,分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开展案侦工作。经查,2015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曹某某、廖某、罗某某等人利用互联网大肆收集境外电子书籍并进行买卖。2021年5月,专案组分赴各地进行收网,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刑事拘留4人,扣押相关电子证据约16TB,提取电子书10万余册,冻结涉案资金100余万。
  裁判结果:2022年8月11日,经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多名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罚款。
  案例评析:本案情况复杂,犯罪行为多样,法律适用难。犯罪嫌疑人存在销售多种盗版出版物行为,犯罪行为呈复杂化、多样化、混合化等特征,犯罪行为互相夹杂,对准确认定其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境外电子书籍鉴定困难。本案关键证据需要对扣押的境外电子书籍进行鉴定,但此类案件全国办理甚少,且本案涉及的电子书籍均为外文书籍,全国属首例。

案例八
广汉市兴康津食品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
  案情简介:鹿角巷饮品石家庄有限公司(简称鹿角巷公司)系“奶茶包装(鹿角巷)”(专利号:ZL 201930566304.8)外观设计专利权人。2022年6月22日,鹿角巷公司以广汉市兴康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奶茶产品包装与该专利近似,且因该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为由,请求广汉市市场监管局裁决该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并停止侵权行为。
  2022年7月29日,广汉市市场监管局经审理认为,不正当竞争中商业混淆的认定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对象和标准不同,应按照专利侵权判定原则进行独立判断。该局认为被控侵权产品外观的图案、色彩与涉案专利要求保护的设计要点存在多处明显区别,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既不构成相同的外观设计也不构成近似的外观设计,遂作出不侵权的行政裁决。
  案例评析:该案从商业混淆与外观专利的对比对象、判断主体、判断标准着手,详细论述了商业混淆与外观专利侵权之间的区别,并准确地把握了作为判断主体的一般消费与普通消费的法律概念内涵,对于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可借鉴的典型意义。该案也为四川省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要求,推动有条件的县级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探索,为今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市域、县域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积累了实践经验。

案例九
四川优徕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侵犯涉外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简介:2022年7月12日,成都市成华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交线索,美国UL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权利人)举报四川优徕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第13084672号注册商标“ ”专用权、不正当竞争案。经成华区市场监管局初步调查,当事人的相关行为涉嫌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依法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使用的标识“ ”和“ ”与权利人注册商标标识“ ”显著识别的英文UL部分在呼叫、视觉效果等方面相近,构成近似商标。当事人使用相关标识的行为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当事人提供的质量检测服务来源于美国UL有限责任公司或与美国UL有限责任公司存在关联,存在让相关公众产生混淆的可能。依据《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之规定,成华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对当事人作出了处罚款人民币410000元(肆拾壹万元整)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评析:该案属于涉外企业注册商标保护案件。通过对相关侵权行为的查处,展现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行为的态度和决心,对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树立政府依法行政形象方面等均有积极的意义。该案属于近似商标侵权案件,涉案双方相关标识均获得了商标注册,同时当事人在经营场所、合同、网站多处使用了相关标识。此案在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借鉴意义。

案例十
侵犯成都扬名食品有限公司“名扬”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简介:2021年3月起,成都市温江区企业成都扬名食品有限公司发现南宁市、拉萨市、成都市等国内多地市场存在广泛销售侵犯其“名扬”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火锅底料产品现象。成都扬名食品有限公司在国内各地进行自主维权长达16个月,但收效甚微。
  2022年6月,在收到该公司情况反映后,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助企纾困专班,实地走访、专题研究。成都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专题部署,挂牌督办,在全市多个区(市)县同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及温江区公安分局以联合专案组强化执法。
  2022年8月,全市专项打假行动同步收网,抓获并起诉犯罪嫌疑人10人、捣毁制假囤假窝点2处,查获涉案物品金额约500万元。目前该案已经侦查终结,陈孟军、陈勇军等10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起诉。
  案例评析:此案有效震慑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对营造知识产权强保护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温江区积极搭建行刑、政企沟通平台,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办案,强化信息共享、深化执法协作,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合力,对逐步构建协调、顺畅、高效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彰显我省对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具有指导意义。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郭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