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乐罐”“奶茶杯”,你在朋友圈看到过兜售这类“玩具”的微商广告吗?这些五颜六色、名字可爱的东西并非真玩具,而是一次性电子烟,不仅外观亮眼,且有“绿豆冰棍、生椰拿铁、草莓冰激凌”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但其外包装都为外文,且未注明生产厂商名称、地址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实为“三无”产品。
调查
“三无”电子烟化身“可乐罐”
1月11日,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时,会直接弹出“绿网计划”页面。记者以“雾化油”“雾化器”“网红奶茶瓶”等关键词检索,立刻弹出市面上“三无”电子烟的类似商品,甚至还有电子烟果味爆珠、果味滤嘴等周边商品。记者加了出售电子烟老板的微信,发现其中几人的朋友圈里每天都会发一些“隐晦”的广告,例如水果摊、奶茶、可乐等图片。询问时对方表示果味电子烟、奶茶杯、可乐罐等都有现货。
记者从小红书、淘宝等平台上通过搜索“dzy”“ncb”等拼音缩写的关键词,成功添加了几个售卖果味电子烟的网店。与店主交流得知,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果味电子烟包括囤货、代工厂加工、品牌商出口国外的产品等。与其中一位电子烟微商交流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果味电子烟大都是通过网络、微信售卖,卖家不会去核实消费者是否是未成年人。上述微商还告诉记者,奶茶杯是目前最热门的产品,如果要现货还需要加价,同时他表示很多一次性雾化器都不会标注尼古丁含量,“其实差不多,但这样看起来更有质感。”
这些电子烟如何验明“身份”?记者咨询了多位电子烟微商,大多数都没能给出正面回应,只一味强调“自己是做长期生意”。对此,电子烟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假货不少,“技术门槛很低,造假太容易了,很多店主上过当,很难辨别真假,之前群里有个人被骗了十多万。”
监管
严厉打击“奶茶杯”
近年来,针对电子烟市场异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监管部门对电子烟的管理愈加严格,相关规范不断出台。
在“三无”电子烟售卖链条上,寄递服务是重要环节。2022年11月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通告,对寄递电子烟产品、烟弹、电子烟用烟碱等实行限量管理,每人每天限寄一件,不准多件寄递,有效治理了非国标电子烟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的违规销售问题。
广东、山东、浙江等地接连破获“奶茶杯”“可乐罐”等非法一次性电子烟大案。去年11月2日,广东东莞警方打掉一涉嫌销售“三无”假冒电子烟的窝点,涉案金额137万元。次日,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未获证电子烟企业的后续管理通知,要求各部门在全市展开摸排,发现企业未获许可证却仍在生产、经营电子烟,将联合多部门进行查处。
浙江宣布查获“奶茶杯”“可乐罐”等非法果味电子烟累计7万支,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抓捕17人。
山东省济宁市公布任城区“11· 04”非法经营非国标水果味电子烟案件取得的重大进展,联合专案组对原材料提供商、加工生产窝点、销售代理网络进行同步收网,查实销售电子烟数量229.23万支,抓获涉案嫌疑人20名,刑事拘留9人,总涉案金额达4.02亿元。
“电子烟市场不是法外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身披马甲的“三无”电子烟销售屡禁不止,需要相关部门对电子烟市场的新动向形成常态化严格监管。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