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界定不明,虚假宣传、质量问题频发
近段时间以来,有不少消费者爆料: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的家用美容仪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脸部凹陷的后遗症,却维权无门。
家用美容仪是造美还是“踩坑”?它能替代专业机构的美容仪器吗?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璐
A 调查发现
销售火爆背后乱象丛生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家用美容仪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企查查App显示,目前与美容仪相关的企业多达16472家,近3年就新增3689家。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2019年达到66.22亿元、2021年接近100亿元,智研预测在2026年其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12月18日,记者在电商平台查询发现,各类家用美容仪产品价位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高端产品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售价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元。比如,网络平台上的Dr.Arrivo旗舰店显示,Dr.Arrivo品牌系列中的宙斯二代美容仪领券折扣后,售价为10388元,月销超200件。而网络平台上的Miss Arrivo旗舰店在售的Miss Arrivo幻影美容仪,在“双12”活动中的到手价为6888元。网络平台上的ReFa品牌官方旗舰店在售的ReFa牌射频美颜仪原价是4580元,“双12”活动中的到手价为2990元。
价格不菲的家用美容仪销售火爆背后,却是市场乱象丛生——产品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屡屡发生。
此前,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专门针对美容仪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10款热销的家用美容仪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款产品在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卸妆不如日常人手卸妆干净;另有5款产品的温热导入效果未达到宣称效果。
深圳市消委会曾针对 10 款家用美容仪进行比较试验,主观体验测评结果显示,10款家用美容仪均未达到商家宣传的功效。不仅如此,试验结果还显示,2款电离子型样品存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
B 消费者吐槽
美容仪竟成“毁容仪”
有消费者在微博上投诉称,2021年6月,她花费近2万元在美杜莎天猫官方旗舰店购买了美容仪,在10月的一天晚上做面部周护理向上提拉时,做完右脸发现有两道深的凹陷。皮肤科医生告诉她,凹陷恢复不了,需要做填充。她联系了美杜莎售后,要求承担填充费用和退货,遭到拒绝。美杜莎售后以及天猫要求她需要提供三甲级医院的诊断证明,或者将仪器送往检测中心(天猫推荐SGS)检测,以证明脸部凹陷的原因是由该仪器导致。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家用美容仪的相关投诉有1700余条,呈现逐年翻倍增长的趋势,产品质量瑕疵,使用时漏电,使用后脸部烫伤、凹陷等情况屡屡出现。
一位用户投诉称,2022年10月1日购买了初普奇迹S美容仪和眼部胶原笔,全程根据官方视频讲解操作,于10月25日被烫伤,当时以为是过敏没有及时就医,11月2日到当地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为烫伤导致的皮炎。
C 监管出手
企业虚假宣传挨重罚
由于家用美容仪品类目前处在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灰色地带,不归属医疗器械管理范畴,治疗效果也不要求临床验证,更无相关标准可依。但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已出手,加强家用美容仪质量、安全监管。
2021年4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发布《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含义的射频美容类产品,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在行动。
今年3月,上海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瓦丽葆(上海)美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因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宙斯 Dr.Arrivo24K 魅影美容仪,被罚没150万余元。今年10月,知名美容仪品牌 ReFa 关联公司和 Miss Arrivo 幻影美容仪代运营公司因虚假宣传,被上海市场监管局罚款65万元。
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召回通知,因存在皮肤烫伤的安全隐患,新基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将召回 2020 年 3 月至2021年9月期间进口的初普牌第一代Stop Eye型号家用射频美容仪,数量超18万台。
D 专家说法
医用美容仪才靠谱
家用美容仪是否能代替专业机构的医用美容仪器?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副会长宋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规的医疗机构使用的高功率射频紧肤仪器,可以达到更明显的紧致和塑形效果。要追求这种明显效果,消费者就需要到专业的医疗美容机构,经过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操作完成。”
宋为民进一步对记者解释,医疗射频的高功率、高能量和作用温度是保障抗皱、紧致效果的核心点。在专业的操作和仪器保护的机制下,“热玛吉”的深层加热温度通常可以达到60°-65°C,“热拉提”可以达到约55°C,而微点聚焦超声(市面上称为“超声刀”)甚至要达到近70°C。目前家用射频美容仪介于家电和医疗器械中间地带,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要求,不能代替医疗美容器械所带来的效果。
成都军大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美容科院长吴敏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与医用美容仪相比,家用美容仪没有太多的治疗作用。使用医用射频仪需要具有医师资质,操作方法也较为严格,而家用美容仪没有门槛,人人可用。“这便衍生出另一个问题,消费者能否合理、安全地使用美容仪器。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部分教育显然是缺乏的,这也是美容仪低温烫伤等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建议有需要美容的消费者一定要到正规的机构使用专业的医疗美容器械进行美容。”
记者手记
监管部门的处罚依据和深圳市消委会的比较试验均显示,家用美容仪存在虚假宣传和安全风险,因此亟需出台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给家用美容仪加把“安全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所说,监管部门需尽快消除监管盲区,铸造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