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双流的原因很简单,这里有全链条的产业门类和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中咨工程四川分公司总经理郑碧水如是说。
在成都市双流区这片企业发展的沃土上,大量企业从“摇曳小苗”成长为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滋养它们成长的“养料”正是双流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为加快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双流区聚焦市场开放、办事体验、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创新、法治保障五大领域,创新推出水电气讯“一件事”一日报装改革、创建“空港司法护航‘企’飞加油站”、建立“火凤凰”破产工作室、开展“交地即交证”无感登记新模式、开展“跨航司、跨货站”集成中转国际转运业务,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智能办税服务厅等创新工作,全力构建营商环境建设4.0版,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撑。
A
开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企业发展“优”无止境
发展环境好不好,自有企业说了算。
“我们是一家深圳企业,通过‘企业咖啡时’接触了双流,后到双流建立了制造基地,这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成都的历史沉淀、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对公司员工来说,这里适合工作,也适合生活,对企业来说,它更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车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车音总经理杨煜分享了企业入驻双流一年来的真切感受和在双流发生的点滴温暖故事,他还邀请深圳更多的企业到双流与他们携手创业。
双流区空港科服公司副总经理岳文明谈道,“成都芯谷· 企业幸福中心围绕构建生态圈和产业链建设,以企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导向,打造集‘产业孵化培育平台、生产生活共享空间、商务休闲雅趣场景’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科创配套服务空间。”
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于今年10月建成投运,是双流区继怡心湖·企业幸福中心、航空经济区·企业幸福中心之后打造的又一高品质科创配套空间。
近年来,双流区坚持将“幸福”和“幸福中心”作为一种城市竞争力来运营,通过“企业咖啡时”与“企业幸福中心”活动和网络理政平台协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据了解,企业幸福中心也是一个科创孵化的高端平台。面向全国,链接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聚集“产、学、研、用、金”创新要素资源,服务企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致力构建合伙人式的产业链条“企业幸福新模式”。双流围绕头部引领,深度释放产业活力,并通过加大力度汇聚资源,完善双流产业全景图,赋能区内各类企业,提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企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协同配置资源的新型产业生态圈。如在物联网产业园区,依托以华为、浪潮为龙头建设的感知物联园区的“幸福汇”,将数字产业汇聚于此,运用物联网技术帮助传统企业智能转型,形成“前店后厂”“左邻右舍”“互为合伙人”的产业链条“企业幸福新模式”。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双流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标国际规则,全面提升自贸区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政务服务方面,相继出台《双流自贸试验区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系列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文件,有效承接省级管理事项146项,实施率为100%;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最快2.5小时,办理建筑许可时限由2019年24个工作日压缩至9个工作日,水电气获得全流程办理时限较去年分别压缩65%、44%、55%;创新政企沟通服务模式,持续开展走进中商飞等“企业咖啡时”活动840场,收集企业诉求829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88%。
监督保障方面,着眼空港商圈航空关联部门多的发展实际,整合18家双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纪检资源,以“监督协作共推、业务信息共享、案件办理共助、教育培训共进、纪检活动共办”为抓手,着力打造“成都空港5G纪检联盟”,全面整合空港商圈纪检资源,不断优化廉洁高效营商环境,切实助推双流自贸试验改革向前发展。
B
“买进来”“卖出去” 双流与世界分享市场机遇
“原来去阿斯塔纳,要经历三国中转,现在直航方便多了。”消费者李先生说。
便捷的航空客运提升人员出入境效率,而畅通的航空货运给国内企业进出口贸易带来利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四川进口哈萨克斯坦驼乳粉116.76万元,净重4.45吨,同比增长达到3倍。
“结合口岸实际,我们推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26条措施,优化货机备案流程,制定‘一机一方案’、推行无纸化办理,支持新开全货机、客改货航线,同时,会同地方政府、口岸单位研究措施,聚焦空运物流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建成‘客货并举’的航空枢纽。”成都双流机场海关副关长唐进介绍,在近期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为应对本土疫情冲击,海关部门成立保通保畅专班,启动应急通关预案,保障疫情特殊时期通关服务全天候、不断档,顺利验放了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进口货物。
除了买进来,还有卖出去。2022年9月15日9时,一架全货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满载着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近100吨订单包裹飞往美国纽约,标志着“成都—北美”出口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
据悉,今年1—8月,成都口岸跨境电商出口申报量大幅增长,达到去年同期的近3倍。近年来,成都双流机场海关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增速提效,增设跨境电商货物专属区域、专门路线,做到分区管理,定向流转,进一步提升货物操作效率,切实做到了为企业降成本、为通关提效率。
今年6月9日,企业咖啡时——航空经济稳增长专场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双流航空经济区稳增长“一套政策、七大行动”即《成都市双流区推动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以下简称“新政策”)和《成都市双流区实施帮扶企业“七大行动”》(以下简称“七大行动”)正式发布,旨在为企业在双流的稳定发展解渴、解难、解忧,助力双流区建设“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七大行动”包括“物流通道建设”行动、“生态圈共建”行动、“国际口岸提能升级”行动、“智慧空港建设”行动、“供应链融通”行动、“企业纾困解难”行动、“进口年创新服务”行动,共19条内容。
其中,“物流通道建设”行动即有序布局国际全货机航线网络,推动2022年加密成都至芝加哥、布鲁塞尔、莫斯科、金奈等国际货运航线,新开成都至拉合尔、加德满都等国际货运航线,加速构建20条以上覆盖全球枢纽城市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提升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空网络的覆盖率、航班密度和稳定性。
“进口年创新服务”行动旨在优化提升7大空运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和指定口岸功能,尤其是针对生物制品口岸,将在双流空港建设进口生物制品检测实验室和专用冷链保税仓库,实现报关、检测、仓储、分拨全链条服务。
C
建设空港新居民大学 圆产业工人“大学梦”
在双流区,正创新开启一项新改革示范——探索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在这种背景下,双流区率先示范,“以办大学理念办社区”,建成全省首座空港新居民大学,为产业工人和新居民打造成长新平台。
空港新居民大学坐落于双流区黄甲街道双兴国际社区。采取“校院企地”合作方式,整合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资源,以按月排课、企业定制课程、员工自主选课、线上线下参学等形式,打造产业工人的学历、素质、技能提升和成长新平台。
双兴社区周边有仁宝、纬创、京东方等企业100余家,社区入住企业员工2万余人,不同于普通社区,双兴社区没有原住民,居住人群全部为外地企业管理者和产业工人,是成都首个纯产业社区。
自2021年10月开学以来,空港新居民大学已开展学历提升培训参学245人,培训完成100多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叉车工、焊工等)200多人,已获得技术资格认证33人;开展人文生活类培训近80场次,累计参训4000余人。
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区委全会提出的要求,树牢建设有我的主人翁意识,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职称评审,“我们将通过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努力,充分挖掘双流的这些行业工匠、技术能手、创新创业团队,让他们成为推动双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消费质量报记者 李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