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玻璃栈道因其悬空、刺激,在被社交媒体放大后,迅速成为网红旅游项目。但相关隐患也在不断发生。5月7日,受大风天气影响,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琵岩山风景区内的高空玻璃栈道突发险情,栈道上的玻璃发生掉落,一度有人员被困。当地消防紧急赶赴现场救援。最终,被困人员在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下,自行爬回安全地带,成功脱困。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回溯
玻璃栈道频发事故
2007年,美国大峡谷的玻璃走廊向公众开放,迅速引起世界的关注。随后在2009年,江西抚州大决山修建了国内第一条玻璃栈道太空步廊。我国目前至少已经建成上百条玻璃栈道。而随着数量增长玻璃栈道也爆出安全隐患。
2017年,多名游客在湖北木兰胜天景区自山顶沿玻璃栈道下滑游玩时发生事故,造成一死三伤的惨剧。
2019年8月,青岛水准零点景区玻璃栈道开了大口子,2名孩子差点掉海里。
2020年8月20日,辽宁本溪桓仁虎谷峡景区发布声明称,景区部分游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时,因突降暴雨、滑速过快,导致发生人员碰撞,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伤者无生命危险。
专家
玻璃栈道不算特种设备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方文旅厅开展玻璃栈道专项监管,许多不规范的玻璃栈道被责令停业。自2018年3月以来,河北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河北在建项目全部冻结的背后,是此类项目在各省份和国家层面都“没有建设标准,没有验收依据,没有监管主体”的尴尬现实。
记者了解到,玻璃栈道并不属于特种设备,多家景区在采访中介绍的安全措施大多是景区自身制定摸索。
5月1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张勇,同时他也是第四届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张勇介绍说:“景区的玻璃栈道不属于特种设备,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监管
如何确保玻璃栈道安全
近年来,相关方面对玻璃栈道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
2017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上宣布,加强对玻璃栈道、景区漂流等高风险项目的准入、运营安全管理,制定高风险项目安全规范,切实保障项目的“硬件”安全。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玻璃栈道等设施设备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发布《慎重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其中提到:“玻璃栈道等一大批充满刺激和挑战的高风险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喜爱。高刺激伴随着高风险……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提示广大游客要安全为先、量力而行,慎重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
2019年,文旅部和很多地方都十分明确提出加强玻璃栈桥项目管理,而且力度越来越大。
玻璃栈道不断出现,企业如何确保安全?成都文旅邛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空玻璃栈道“让游客玩得安全”是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第一要素。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景区聘请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项目全程进行质量管控。对每一根锚杆、每一个焊缝进行检测并出具鉴定报告后,再进行下一个施工点的施工。
5月10日,记者在成都都江堰玻璃栈道的介绍中看到:“吊桥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工艺和施工材料,三层夹胶钢化玻璃每平方米可承受400公斤重量,具有强度高、抗弯曲、耐冲击等特性……
新规
栈道玻璃有国标了
2021年4月1日,国家标准《悬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栈道玻璃》正式实施,对悬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栈道玻璃有严格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仅有玻璃标准是不够的。毕竟,除了玻璃达标外,玻璃栈道还有许多配套设备设施也必须达标,如悬索、各种支撑结构件、固定玻璃的各类紧固件等等。除此之外,景区对玻璃栈道的安全管理是否规范也值得思考。”
除了国标,地方标准也在行动。2018年,河北省住建厅会同河北省质监局、河北省旅发委、河北省安监局组织编制了《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该标准于当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建设材料、设计、施工、验收、检测与评定以及运营安全管理等均提出了明确标准规范。这也成为我国首个玻璃栈道建设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