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辣评 邓海建 一票难求、满街黄牛的时候,他们告诉群众,连印度都实名制了,我们还不搞,那是明摆着存心不良。等到实名制真的来了,“有专家认为,实名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乘车难,反而会增加春运压力”,还有说“不能搞押宝式的实名制”,不一而足。 我就纳闷了,这实名制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既然实名制这么不受待见,当时呼声一片的时候为什么他们不出来发声?解构总比建构容易,姑且不问这些质疑实名制的论者当年在实名制车票问题上秉持何种观点,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反对意见吧:比如说“实名制不能根本解决乘车难”。我只能说,专家的观点实在有些彪悍。实名制的指向在于票务公平,跟增加运能不搭界,现在却用运能的理由否定之,真是荒唐。 诚然,实名制作为一道新的程序,必然要衍生出新的损耗,比如买票、上车检查环节等。但是,任何公平正义总有个程序成本的问题。又要目的正义,又幻想绕过程序公平,无异于痴人说梦。至于运能上的愁肠百结,那是需求与投入之间的问题。一列火车,不管制度设计如何优化,总不能载动亿万人的归家梦。 公民需要反省体制、质问制度、批评现状,但是,这种反省或质问,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校准心态,洞悉理则,更重兼容于建设。一张火车票,不实名制不对,实名制也不对,那就请神仙赐给他们一张实而不实名的火车票吧———带他们到一个急需处处摇头说NO的星球。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