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要闻深度(03版)

成都能容下几只“米老鼠”?
 

  ■曾经盛极一时的世界乐园、国防乐园、西游宫已成记忆
     ■如今无限风光的国色天乡和欢乐谷能否逃离发展周期的厄运
     ■专家给新主题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主题策划】
  成都的主题公园走到了一个临界点。世界乐园关门、国防乐园倒下、西游宫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国色天乡和欢乐谷等。到2009年底,先期开业的成都欢乐谷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成为西南旅游的一颗明珠。一边是关闭了的旧主题公园、一边是兴旺的新主图公园,呈现出的反差,是经营模式的不同。但现在兴旺的新主题公园真的能一直红火下去吗?
  模式单一:旧主题公园走上末路
  说到成都的主题公园,现在的年轻人会冲口而出———国色天乡和欢乐谷。殊不知,曾经的西游宫和世界乐园,何尝不是盛极一时。
  翻看成都主题公园的历史,一连串数字让人扼腕:1992年6月1日,耗资达550余万元的西游宫正式对游人开放,仅过了3年多就宣布倒闭;1994年开门迎客的世界乐园,创下了投资4.38亿元和一年入园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的双纪录,最终还是因资不抵债败走麦城;1998年强势开业的国防乐园,最终变成了“茶铺乐园”……
  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主题公园为何“红颜薄命”?
  “缺少自己独特的东西,没有创新动力,是旧主题公园失败的主要原因。”曾参与世界乐园策划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廖振跃一语中的:“没有持续的吸引力,运作模式单一,不倒闭才怪。”
  据廖振跃介绍,开园后,世界乐园除了节目表演项目外,后续几乎没有开发出新的娱乐项目,时间一长作为主力的成都游客光顾的次数慢慢减少,门票收入呈不断下滑的趋势,自然导致收入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相应减少。
  其余几个关闭的公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防乐园承担着成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抛开几个军事设施就几乎没有其他互动项目;西游宫主打西游文化,多看几次就没了吸引力。
  发展周期律:新兴公园能否避开“魔咒”
  零点调查发布的《新型娱乐设施市场潜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2500个主题公园沉淀了1500亿元投资,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4月建成开放的国色天乡,累计接待游客数量早已突破500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数量近10万人次。2009年1月开园的成都欢乐谷也毫不逊色,开园一月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远远超出深圳和北京两地欢乐谷。
  在目前国内大多数主题公园资不抵债、运作不力的背景下,成都两大主题公园目前发展正旺,颇有些“逆势上扬”的味道。它们能否打破此前众多公园倒闭的宿命,一举扭转成都主题公园的乾坤?
  “主题公园其实就是融合了商业、旅游和金融的复合体,也有自身的发展和消亡周期。”廖振跃认为,综合国内外多家主题公园样本发展期间,一个主题公园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拓展期、开发期、高速发展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受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不同。”他表示,成都这两家主题公园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恐难逃避这个发展规律。
  专家诊断:门票收入养不活主题公园
  相关统计显示,国内大型主题公园的投资动辄需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年入园人数平均在100万—200万人次左右,若按人均票价100元左右计算,主题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最多也就2亿元。假如主题公园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后续发展将可能变得十分困难。
  据记者调查,成都的国色天乡目前实行“免费入园”,收入主要来自游乐设施和周边商业餐饮等;欢乐谷主题公园的绝大部门收入来自于门票收入和旅游团费收入,再就是文艺演出。而迪士尼乐园的盈利源却与之相反,几乎集中在卡通玩具、音响制品以及酒店餐饮业等衍生品市场。据统计,迪士尼乐园的酒店、餐饮和纪念品销售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60%以上,门票收入仅占其收入的20%—30%。
  “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如何开发属于自己的衍生品?”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认为,销售带有自己独家特色的衍生品,不仅能提升主题公园知名度,更能拓宽主题公园的盈利渠道,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寻出路:创新卖点才是关键
  “成都的主题公园目前主要是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廖振跃认为,成都的主题公园辐射范围和影响力还不够,“国色天乡在温江,而欢乐谷则在沙西线,各自都只能带动影响周边房产市场,而无法呈网状铺开。”
  在廖振跃看来,成都的主题公园应该走联合、创新和深挖文化内涵之路。现在公园的游乐设备是主要吸引源,但游乐设施都大同小异,趋同性比较严重。因此,主题公园联合发展不仅能产生规模效应,也能实现优势互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陈武元认为,主题公园倒闭的根本问题在于对市场取向把握不准,重复建设和雷同建设比较严重,游乐设施和特色存在趋同。
  “市场需求和游客消费取向都在不断变化,如果消费市场变化了,而主题公园仍然没有顺应市场的变化进行创新,必将导致客源市场萎缩,使主题公园收入减少,造成主题公园经营的恶性循环。”陈武元说,主题公园应该敏锐把握市场变化、加强自身调整,积极作出创新以应对游客新的消费取向。诸如定期推出一些新的活动,加入新的游乐设施,开发出更多的商品零售品或衍生品,这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舒浩实习生鲁玲玲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