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汽车(07版)

忽略配件汽车召回有“缺陷”
 

  去年召回135.5万辆汽车,零部件质量缺陷是重要原因
  2009年对我国汽车行业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产销量均超过1000万,中国成为全球汽车消费第一大国;忧的是因汽车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召回也连连刷高。特别是因配件质量引发的车辆召回事件引来诸多质疑:为什么在整车质量不断提高的时候部分车型配件质量却十分低下?产销量刷“双高”是否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换取的?
  配件惹祸:2009年135.5万辆车被召回
  记者了解到,2009年中国共发出汽车召回令56次,涉及车辆135.5万辆,是2008年的1.5倍。其中,国产汽车召回28次,涉及车辆127.3万辆;进口汽车召回28次,召回车辆8.14万辆。难怪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消费者戏称:“从召回次数和数量上看,2009年对我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召回年’。”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日前也在汽车召回管理专业网站中的“召回公报”中称,在过去的6年中,因汽车零部件缺陷而发布的召回公告占到30%。
  其实,汽车召回制在业界早已“通行”。从制度本身的作用看,召回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态度。不过,在2009年我国层出不穷的“汽车召回门”中,大多是由于零部件质量问题导致整车使用存在不安全因素,其中连续5起召回报告所列原因都是天窗玻璃供应商提供的天窗玻璃受到污染,可能导致天窗玻璃和玻璃金属支架完全脱离,在高速行驶中存在玻璃飞出的风险。而受同一供应商影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车企,甚至同样因为天窗玻璃受污染而决定召回新凯越、福克斯、蒙迪欧致胜、马自达3、马自达2及奔腾轿车。这样的召回,对整车车企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9年的汽车召回迅速刷新了两项数据:不仅召回次数远超此前的任何一年,召回车辆数更是突破了100万辆。这也就说明,我国汽车配件的整体质量亟待提高。”四川汽车产业协会会长岳有仁明确表示,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后,配件质量如果跟不上,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会因此而影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成都科华汽贸集团副总罗开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曾经有3家车企因为同一配件供应商提供的同一类配件的质量问题而引发召回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整车车企的形象,也给销售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不通过制度来划分清楚责任,就难以真正提高汽车配件的质量。”
  探寻原因:
  整车车企首先该挨板子
  “从去年因为配件质量问题而出现的召回事件中可以引出疑问:到底是配件本身质量不达标就进入了整车车企而导致车辆使用时有安全隐患呢,还是整车车企为降低成本而选择了质量不过硬或不匹配的配件才出现了召回事件?”成都车主张先生对去年频发的汽车召回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张先生提出的疑问,罗开俊表示,整车生产厂家为降低车价而过分打压配件供应商的价格导致配件商为获取利润而降低配件质量,配件质量不合格是召回汽车的主要原因。罗开俊说:“以丰田汽车最近的一次召回为例,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称,该次发生问题召回的车辆由于燃料中含有的硫黄成分,可能会致使发动机的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机油软管内壁产生裂纹,持续使用将导致机油软管有可能产生细小的针孔并泄漏机油。而软管漏油问题很可能是丰田汽车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了较低廉的零部件产品引发的。”
  罗开俊进一步介绍说,一辆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不可能由整车车企全部生产,从全球来看,即使是国外的整车汽车巨头也只能做到部分核心部件由自己生产,多数部件都只能依靠购买。国内整车车企就更是如此。而整车车企采购配件时都会考察多个供应商,首先看质量和价格,而对配件质量的鉴定则是通过抽查完成。因此,出现去年这样因配件质量问题而刷新召回批次和数量的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寻找出路:
  汽配召回可断祸根
  “既然在去年出现的汽车召回事件中,因配件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召回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那么,为什么在我国始终是整车车企在提交召回报告?”张先生还是有疑问。
  “不该把召回的板子全部打到整车车企身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丰田、广本、福特等在成都的4S店相关负责人认为,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召回制度,汽车召回报告只能由整车车企提交,并由整车车企来负责汽车召回的“善后工作”。这是很不公平的。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至2008年底,我国一直是对整车实施召回,并没有开始对汽车零部件实施召回。而在国外,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召回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仅去年,美国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共对汽车召回778次,其中,轮胎召回20次,零部件召回66次。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对汽车配件实施召回,但是,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实施召回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对于召回,整车车企已经逐步成熟,消费者心理承受也逐渐坚强,而造成产品最终缺陷的供应商却始终躲躲闪闪。事实上,我国大部分汽车召回都是因零部件供应商的问题造成的。看来,零部件供应商把好质量关,乃是当务之急。
  本报记者何棋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