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酒后驾车催生代驾行业酒楼和客人各有烦忧 8月15日起,公安部开始为期2个月的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同时,成都也加大了对酒后驾驶的检查和惩罚力度,从8月14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60多个酒后驾车检查点。 专项行动可归结为“四个一律”:饮酒驾车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醉酒驾车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一年内两次醉酒驾驶一律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依据法律法规,一律从重处罚。 不过,由于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在很多好酒者心中根深蒂固,结果,一道道“紧箍咒”反而催热了“酒后代驾”经济。但记者调查发现,成都的“酒后代驾”公司在获得了短暂的丰厚收入后,生意大多提前入了“秋”。而且,由于缺乏具体政策和监管措施,代驾行业至今面临诸多尴尬: 车主不放心,代驾司机权益难保障,业务不稳定…… 那么,您是如何看待“酒后代驾”服务呢? 这是对驾车者的保护还是纵容呢?欢迎广大读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准商机“酒后代驾”一哄而上 2004年,代驾业务开始在成都兴起,曾受到市场热烈欢迎,业务主要来自于大型公司,私家车主很少。直到去年,专业代驾风光不再,不少代驾公司都已关门谢客。 今年以来,成都市数次严打酒后驾车,这让不少公司又发现了商机。提供酒后代驾服务的皇城老妈琴台店称,店里安排了几位保安负责接送醉酒客人。“这些保安都是有驾照的,驾驶技术没问题。”店方表示,他们提供这项服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出过问题。计费则是按保安返程的打车费用收取。而皇城老妈琴台店附近的一些酒楼为吸引顾客,也纷纷吆喝“免费代驾”。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韵琴则告诉记者,协会对酒楼提供的代驾服务没有硬性规定和要求。“专业的代驾公司应具备管理规范、服务质量有保障的特点,对司机的驾驶技术要严格考核。”她说,协会对省内各餐饮企业曾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严禁酒后驾车的提示,鼓励酒楼等将代驾服务外包给专业代驾公司。 不过,也有部分餐饮企业认为现在的代驾服务还有待改善。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秘书长、红星大酒楼董事长韩维永就表示:“在送客过程中发生车祸或醉酒客人在车上发生意外怎么办?责任如何区分?最好能有提供专业代驾服务的公司,与我们联网,有客人需要代驾时我们就帮其联系代驾。” 除了酒楼,不少公司也纷纷瞄准了这一商机上马代驾业务。据了解,不少公司都是近期才开办此项业务。成都丰瑞汽车租赁行从去年开始进行酒后代驾业务,成都顺行汽车今年才开办此业务。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代驾公司不仅仅以代驾为唯一业务,大都与汽车租赁等业务结合展开。 昙花一现“酒后代驾”生意清淡 不过,众人蜂拥而上代驾业务,也迅速让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感到了竞争压力。 “现在很多都是咨询的,真正下单的少得很。”成都一家代驾公司负责人雷先生称,目前成都代驾市场“不太景气”,很多公司一天下来也接不了多少单。他告诉记者,他的代驾公司按时间段收费,一般是晚上22点到次日凌晨0点为50元/10公里,0点以后到早上8点则是60元,其他时段40元。而据他介绍,各公司价格标准差别比较大,有的按时间段收费,有的按里程计算。费用50—150元不等。 “个别代驾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请一些‘黄师傅’来开车,结果把整个市场都搅浑了。”雷先生告诉记者,作为代驾公司,司机驾驶水平高低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代驾服务通常是在晚上或凌晨,对司机的驾驶技术要求很高,没有个三五年的驾龄是很难做下来的。”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代驾服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只要代驾者拥有与代驾车辆相同资 质的驾驶证,即可以成为代驾司机。但代驾司机的驾驶技术和诚信度目前只能靠各公司自行约束。 雷先生还告诉记者,成都早先的代驾公司都不是独立的,有的是物流公司服务部,有的是出租车公司的附带业务,甚至一些驾校也加入了进来。现在专业的代驾公司已经是非常少了,但也有公司正在酝酿推出代驾服务。“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大家心里也没个底。” 据悉,在北京,最成熟的酒后代驾公司每天的业务量有200单,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并不是“散客”,而是各大企业集团的“团购”,平时代驾业务最火的是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周末反而是淡季。 顾虑重重车主担心隐私安全 “怕遇到黄师傅!”某销售公司业务员李飞说,有次他和老总都喝醉了,只好让酒楼叫了一个代驾师傅。“我们准备去玉林生活广场,结果他把我们拉到火车南站去了。”李飞说,那师傅不仅开“绕路车”,还差点与一辆货车追尾,“把我们吓惨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车主都对代驾的诚信度表示怀疑。“人喝醉了,咋个晓得司机动没动手脚?万一司机的手脚不干净咋办?”徐成林是一家公司的营销总监,他常随手把一些贵重的物品放在车上,所以,物品的安全性是他最担心的。 “而且,让不认识的人开车,被打劫了咋办?”徐成林表示,喝醉后,他要么打车回去,要么就把车停在停车场。更多的车主则认为,如果出现闯红灯、追尾、擦挂等“小事故”,如何承担负责也是个麻烦事。 除了不信任代驾司机外,一些车主还对代驾公司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万一这是皮包公司,半路上偷了我东西,我找谁要去?”POLO车主彭小姐表示,“我的朋友就曾经遇到一个代驾公司,那司机趁我朋友醉酒不注意,偷偷把贵重物品拿走了。等我朋友第二天清醒后再去找,那公司早不见了。” 本报记者舒浩 新闻链接 国外的“特色酒后代驾” 在韩国,一些代驾公司派人在市区内来回巡视,就近安排人员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在美国,许多餐馆一旦发现顾客中有饮酒过量的驾驶员,就会主动要求他乘坐出租车回家,或者打电话叫政府专用车送他回家。 在澳大利亚,只需打个报警电话,警察就会将喝了酒的人送回家。对于报警者,警察还会感谢他们对于公众安全的关心。 据央视网 有话直说 酒后代驾不是万能药 毕晓哲 酒后代驾在一些人眼中似乎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酒后、醉酒驾驶,其实未免过于天真。酒后代驾属于一种市场性服务活动,在当前法律框架之内不具备任何约束性效力。也就是说,使用不使用酒后代驾(况且大量的城市此项业务近乎于零)完全取决于饮酒司机个人自觉。在收费的情况下,或者说对于代驾者的技术水准或潜在风险无法把握的情况下,大量的饮酒者依然会“过度”相信自己。 酒后代驾不是一剂解决酒后交通肇事的万能药,充其量是给饮酒者提供了一个避免潜在交通风险的机会。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个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不仅仅酒后代驾者可以提供,如果就餐者真能意识到酒后驾驶的危害,他大可在赴宴时不开车或开车不饮酒。换句话说,如果饮酒者真能畏惧酒后驾驶的危害,他自然会想方设法去规避风险,也无须制度上另行为其设计。 酒后代驾更不会像一些人设想的那样,只要尽快从制度上给酒后代驾建章立制,酒后代驾市场一定会繁荣起来。与其浪费立法资源在酒后代驾上,不如尽快从加大对酒后驾驶惩处入手。像一些国家规定的那样,“明知司机喝过酒,却没有制止其开车的人同样要受到处罚,而向司机销售酒类的人员也属纵容酒后驾驶,需接受处罚。”如此一来,看看亲戚朋友、饭店宾馆还敢不敢公然“纵容”司机饮酒?至于酒后代驾业务,还是让市场需求来做主吧。 据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