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要闻关注(02版)

今后买猪肉查查更放心
 

  成都试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今后,通过“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消费者对于生猪吃的什么饲料、加工状况如何等信息都能一清二楚。记者日前获悉,成都市从8月20日开始在高新区进行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1个月后将在全市推广。
  开始试点工作
  9月份将全市推广
  “20日在高新区开始试点,大约1个月以后将在五城区、高新区和双流县推广。”昨(20)日,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猪肉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主要由肉类滑轨交易系统以及可追溯信息网络组成。前者主要担负从生猪养殖环节到猪肉批发环节到的追溯,后者则主要应用于各大超市卖场以及农贸市场的零售终端,消费者可通过其查询猪肉的来源、喂养以及瘦肉精检测、抗生素残留等信息,以杜绝病猪肉注水猪肉等流入市场。严格市场准入芯片记录猪肉检测状况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了解到,目前成都首个肉类滑轨交易系统日已在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建设规模为日静态交易量3000头,动态交易量上万头。“我们还将按此模式对全市的猪肉批发市场进行规范整治提升,使主城区有2—3个具有规范的肉类滑轨交易系统的批发市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改变了过去“肉杠”式交易,利用滑轨充分检测生猪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每家定点资质的屠宰企业都有一张IC卡,上面记录了其联系方式等信息。屠宰企业将白条猪运送到批发市场后,需要将IC卡连同检疫合格证一起交到服务台。
  随后,由市场方对猪肉进行抽样检测,被检测的白条猪的检测状况、重量、屠宰场信息等都将被录入挂钩的芯片内,然后再进入交易区。
  可查销售方
  谁卖歪猪肉一查就知
  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可追溯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绑在生猪后腿上的一张芯片来发挥作用。这种利用了线射频(RFID)信息技术的芯片将记录猪的“前世今生”:进场、检疫、屠宰、检测、肉品出场的全程信息管理都将被记录下来。“每头白条猪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对应的芯片也是各不相同。”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后,将在零售终端配套可打票的电子秤,每个市场配电子读卡器。猪肉进入市场后,检测人员用读卡器就能导出猪肉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可通过电子秤打印出来的收银小票,了解所买猪肉的情况。“如果发现有问题,凭票就可以追查源头情况和销售网点,销售者也将受到追究。”
  本报记者舒浩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