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家居房产(10版)

开发商捂盘惜售遭告诫多数网民认为效果甚微
 

  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各地房价地价不断上升,而开发商捂盘惜售的情况再次出现。近日,众多媒体纷纷报道,15家因捂盘惜售的开发商被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住建委)约谈、告诫,并要求在七日内完成整改。
  政府出手整治捂盘惜售现象本来是件顺应民心的好事,可是网民对这一措施的效果却表示怀疑。调查显示,79.6%的网友认为住建委对开发商约谈告诫不能有效遏制捂盘惜售行为。
  北京市住建委
  告诫15家开发商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7月2日开始,住建委启动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月行动,加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期开盘、不进行网上认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顿力度。截至7月13日,已对25家今年6月份新开盘的在售楼盘进行了执法检查。并根据房地产投诉监管平台投诉和媒体曝光情况,约谈、告诫了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被告诫的开发商必须对投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同时明确整改办法,在七日内完成整改。”这位负责人说,对于确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发企业,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查处,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目前,对被查出有违法、违规问题的企业,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核实,一旦确认将从快惩处。
  尽管住建委没有曝光被告诫的15家企业名单,但是这一名单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流传。在论坛上,出现了因违规售房而被市建委约谈的开发商详细名单。而这一帖子位居上周论坛一周热帖排名第一位。
  网民认为
  告诫不能遏制捂盘现象
  住建委约谈、告诫15家捂盘惜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初衷肯定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对于住建委的这一举措,大部分网民不抱什么希望。调查显示,79.6%的网友认为住建委对开发商约谈、告诫不能有效遏制捂盘惜售行为。
  一位网友认为,政府为了完成GDP鼓励放任开发商炒楼,恶意抬高房价,促经济转暖,有虚假成分。
  互联网上一篇署名傅硕的文章也认为,政府刚拍了天价地后,就拿捂盘说事,实在没理由。如果没有捂地,哪有捂盘。政府管捂盘,也不是一天两天,这些年来没断过,从来没管好过,更没有一家因此被罚。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政府无法界定开发商是否捂盘?除非销售价格由政府来定。而政府定价格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政府要买单。所以政府管不了捂盘这个事,管了也管不好。
  对捂盘的开发商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也是网民认为约谈、告诫不能遏制捂盘现象的原因之一。
  中国网一篇署名余丰慧的文章称:事实证明,截至目前没有发现因为捂盘惜售的开发商受到处罚和处理,也就是说严禁捂盘惜售的禁令只是停留在文件里和口头喊叫之中。平心而论,对这次北京市住建委约谈、告诫15家因捂盘惜售的开发商,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心存疑虑。
  《21世纪经济报道》也有这样的报道:2005年底,住房销售火爆,房价逐日上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向本报记者回忆说,北京市建委当时分别与开发商谈话,要求开发商不要随风涨价、捂盘惜售,甚至在现场放出“狠话”:如果拿到销售证不开盘,我们(建委)来给你们卖房。2006年5月,北京市建委做出规定:开发商自领取预售许可证之日起3天内必须开盘,并应按整栋对外销售;囤房不卖、捂盘情节严重的项目,将由市建委要求开发商上报每套未售房的价格,并在房产交易网和有关媒体上公布,所有未售房屋都必须按公布的价格出售,使开发商失去对项目价格的控制权。
  规定甚为严厉,但聪明的开发商总能想出对策,捂盘的开发商干脆不领销售许可证。市场低迷时,房地产开发商竞相加快推盘速度和营销力度;市场火爆时,即使违背规定,也有很多开发商捂盘惜售。“没有谁真正的被严厉处罚过。”前述开发商说。
  开发商捂盘系炒作
  对于如何遏制捂盘现象,专家和网民给出了自己的办法。
  据报道,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政府应通过一定的市场监管手段,督促各部门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监控。比如凡是具备开工条件的楼盘,督促其尽早开工;凡是符合预售条件的楼盘,督促房地产企业申请预售。“政府部门应在此轮开发商的捂盘动作有所作为,否则房价仍会暴涨,市场会再次出现不稳定。”陈国强说。
  有评论认为,在目前开发商捂盘之风兴起的时候,政府更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监管措施,比如,对已达到预售标准的商品房项目不申请预售如何监管、已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开盘如何监管。如果发现企业无正当理由仍拒不开盘和拒绝对外销售,将被认定为捂盘惜售,此时就要严加处理了。
  也有观点认为,开发商捂盘没必要管。上文提到的署名傅硕的文章认为,政府瞎操开发商的心,而老百姓也会捂紧钱袋子,用脚去投币,大不了不买房。实际上,北京五环内的房子已经过万,越来越高的房价正在把购房的主体抛弃,而抛弃是相互的,购房主体被抛弃的同时,也意味着开发商被市场抛弃。
  部分网友也认为,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此次开发商捂盘不过是一次炒作。一位网友表示,不能排除部分开发商人为制造紧张气氛,以达到加快楼盘卖出的目的而捂盘。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过快上涨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文章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7月15日表示,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情况,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和指导,督促其加强供需双向调节,严格执行个人购房贷款政策,着力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经济参考报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