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食品(15版)

竹叶青 撑起川茶半壁江山
 

“市场上哪有这么多真正的竹叶青哦!”一提到前几年,不少茶叶销售商到处打着“销售竹叶青”的招牌,某茶业公司负责人王启明就开门见山地说,一般来说,生产1公斤竹叶青需要8万片左右的鲜叶,而竹叶青的茶胚生产根本没那么大的量,且随着江浙一带的茶商高价收购,整个市场的竹叶青原料上涨了至少30%,每公斤散装竹叶青茶叶一般在400元左右。市场上出现的200元一公斤的“竹叶青”可以说都是张冠李戴的,还有商家将竹叶茗、竹叶春等茶叶冒充竹叶青,欺骗消费者。
王启明说,就茶种而言,竹叶青代表着四川顶级绿茶,就如大红袍代表顶级乌龙茶一样。因为有利可图,假冒竹叶青现象时有发生。“近两年,随着‘竹叶青’被四川竹叶青有限公司注册为商标后,假冒‘竹叶青’茶叶的情况也随之减少。注册“竹叶青”为商标,这种做法为四川茶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王启明若有所思地说。
优势:山高雾多适合产好茶
乐山市属于传统茶区,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尤以海拔600米—1500米的山林地区,山高云雾多,空气清新无污染,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最适合名优茶生产。
截至2008年底,乐山全市茶园基地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5万吨、茶叶产值达5.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5%、20%和27%。全市茶叶出口1500吨,创汇750万美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分别达到21万亩、3.35万亩、3.07万亩。
位于峨眉山市双福镇的大西南茶叶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该镇从事茶叶营销的茶商达1800多人,已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来自雅安、宜宾、眉山、自贡、乐山等地的茶叶纷纷聚集于此,每年吸引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省的茶商云集此地,年交易额2.6亿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乐山有品牌的茶叶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8家,这些企业已成为乐山茶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竹叶青”和“天福竹露香”双获 “中国驰名商标”,“竹叶青”和“仙芝竹尖”品牌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现状:茶中珍品成“替身”
品质好、销路畅,但乐山茶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却并不高。“竹叶青”品牌虽已成为中国茶叶十大名牌之一,但也只是在四川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同茶叶产业优势省、市相比,乐山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像“铁观音”、“龙井”、“普洱茶”等那样叫响海内外、众口皆碑的品牌。
据有关调查显示,虽然川茶占全国市场的20%,以竹叶青为代表的峨眉山茶被茶界公认为茶中精品,但是与其它品牌茶相比,它的价位不足其它同类茶叶的五分之一;虽然每天从成都大西南茶叶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的乐山茶多达几万斤,但大多是贴牌销售,在全国其它茶叶交易市场上几乎找不到销售乐山茶的招牌,茶中精品成了其它品牌茶的 “替身”。除“竹叶青”、“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峨眉雪芽”等28家品牌龙头企业外,全市还有大小75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品牌多、乱、杂、散,品牌建设差距较大。
问题:产业不强品牌不响
记者从乐山市农业局了解到,乐山市茶业之所以能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力于名优茶的效益支撑,而名优茶效益的提升,主要依靠良种支撑。乐山市无性系良种茶园27.14万亩,占总面积的46.2%,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但和浙江、福建等茶区无性系良种茶园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福建安溪县无性系良种率已达90%以上。
除了茶园良种化进程尚待加快外,乐山市茶叶单产、产值有待提高。该市茶园平均亩产值1400元,而福建安溪县平均亩产值高达7000元。目前该市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1500多家,精制加工厂42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老化,综合实力不强,纯精制加工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
峨眉山仙芝竹尖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乐山的茶产业化经营形式还不成熟。现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主要是订单联接,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不多。应积极引导农民和企业以生产要素入股的形式组建农民专合组织,逐步引导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形成 “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在产前和产中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共同投入,在产后的收购、加工、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鼓励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产权要素联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以生产要素入股、统一供物、订单收购、统一营销、产加结合、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益分配,并把按交易量返利作为一个主要的利润分配方式。
出路:整合资源树品牌
乐山茶业的品牌之路在何方呢?要改变乐山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不突出的现状,不仅要树立品牌意识,更要充分整合好品牌,这在乐山市多数茶叶企业中已经有所体现。如今,“竹叶青”已成为 “中国驰名商标”、“马边绿茶”域名证明商标已成功注册,峨眉山市也正积极进行“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这必将对进一步整合两地茶叶品牌,逐步推进本区域内茶叶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其实‘竹叶青’最开始并不是一个品名,只是绿茶的一个品种,呈扁平状。当竹叶青这一茶叶品类渐成气候的时候,争用此茶名、商标以及仿冒、假造的就多起来,每到采茶季节,来自沪、苏、浙、鲁及川内等地的客商甚至云集峨眉山,恶性收购并倾销茶叶,竹叶青声名狼藉,以至于引发了各个企业争夺“竹叶青”商标的注册诉讼。”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刘志林说,幸运的是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最终赢得了胜利,拥有了“竹叶青”商标的专用权。有业内人士认为,竹叶青正是因其响亮的品牌和良好的品质撑起了四川绿茶,甚至整个川茶的“半壁江山”。
四川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谢诗鉴表示,乐山重点打造“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可以整合峨眉山、夹江、马边、沐川、犍为、沙湾、五通桥、市中区、峨边、金口河10个宜茶区资源,采用统一标识,统一策划宣传。产品以扁平光滑色泽翠绿为主要特色,树立乐山茶叶自己的名牌。以峨眉山茶为品牌,既有知名度又有种茶历史文化和条件,对品牌的塑造十分有利。
本报记者 田乐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