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食品(15版)

茶叶出口需解决四大问题
 

品质、特色、结构、形象

面对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步入萧条。然而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中国茶产业似乎独树一帜,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茶叶的出口增长已经显露出疲态,由于我国生产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影响,近期出口额的增长更显出一种“虚高”。
据统计,200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均排名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三。近5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一直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国产茶已经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考验,眼下有几门功课亟需“恶补”。
品质。长期以来,我国绿茶出口一直占据世界头把交椅,然而,我国绿茶加工工艺一直沿袭传统,产品创新滞后,同质竞争仍以价格为主。我国对非洲、独联体绿茶出口占了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主打品种均为珠茶、眉茶等传统大宗低档绿茶,附加值与国际名牌相比怎能同日而语?提升产品品质,塑造中国茶叶的全球品牌已成业界的燃眉之急。
特色。目前,红茶贸易量占了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地区。而我国出口的红茶仅占其中的4%,并且以中低档为多,因为加工企业实力不强,使得红茶的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但我国的小叶种类型红茶口感平顺,特别适于制作冰红茶,在欧美市场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抓住机遇,把我国的特色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红茶的国际市场格局重新划分也不是没有可能。
结构。结构调整在种植业中早已不是新名词,遗憾的是在茶产业,这仍然意味着大片的空白。比如,有机茶在我国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对有机茶的认识、企业的营销策略等与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有机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形象。以我国的有机茶为例,因为没有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的整体形象宣传,多数消费者对中国有机茶还缺乏真正的了解,致使我国有机茶多以袋泡茶或袋泡茶原料的形式出口,价位低廉。
本报综合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