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二届非遗节开幕,记者打探会场发现,“非遗”产品倍受关注 6月1日,成都第二届非遗节开幕。除了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民间传统工艺展示外,组委会还组织了非遗项目保护性生产的产品销售,市民可前往各个主题分会场选购。这些产品都有何特色,价钱如何?3日下午,记者来到主题分会场之一的文殊坊进行了打探。 皮影画 看多买少都嫌贵 “今天生意不是太好!”在文殊坊非遗产品销售区,正在清理皮影商品的摊主李文勇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各样的皮影画产品非常丰富,既有富贵典雅的“美女图”,又有气度不凡的“龙凤呈祥”,清新脱俗的“小旦图”也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这些产品都是李文勇自己手工制作,一刀一板刻上去的,价格也不便宜。小一点的“小旦图”标价88元,而做工考究的“龙凤呈祥”则要388元,其他的产品也从88元—188元不等。 “现在人们欣赏水平与以前有很大变化,有些传统的手工艺品现在出路都不大好。”李文勇说,做一个普通的皮影产品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做工精细的更需花上好几天,但日销售额也就几十或百元,这让他很是无奈:“对这个感兴趣的少,看得上的又嫌贵了。” 手工木梳 价格适中效果佳 来自大丰的陈俊拥有三年的 手工木梳制作经验,他的摊位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木梳。“木梳有很多种,我这有黄杨梳、琵琶梳、李子梳、红豆梳等品种,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陈俊告诉记者,手工木梳的价格主要与产品材质有关。“树兜(树根处)的木材最贵,起码都要一百多元;树身处的稍次,八十来块左右;树梢最差,三十多元就能买到。” 陈俊说,常用黄杨木梳头可以祛寒除湿,梨木梳则有醒脑的效果。此外,手工木梳在梳齿之间有许多毛刺,这是手工与机器加工的最大区别。 抖空竹 全民健身心情好 “呜—呜—”57岁的涂正勤把响簧耍得呼呼作响,引来不少围观市民叫好。扯响簧也叫抖空竹,大约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又称“转空轴”、“抖空竹”。响簧,依据材质与地域不同,又名提簧、旋子、蝉子。传统的响簧用竹或木做成,二者均以紫檀木为轴心,做成类似哑铃的形状。“我就想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不能让它们消失。”涂正勤边耍边对记者说。 在他的摊位上,既有双头的响簧,也有单头的提簧,其中按出音门的多少分为八门、十门、十二门等,材质除传统的木质外还有硬塑料的仿制品。价格也从三十元到四十元不等。这些响簧有些个头不大,但十分乖巧惹人喜爱;有的则浑身布满花花绿绿的斑点,抖起来十分好看;还有的音门硕大无比,声音非常响亮。老涂说,玩这个可以锻炼手脑协调,还可以活动全身多处关节,大人小孩都非常适合,“耍完之后心情也会好起来。” 本报记者舒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