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享受过这样的生活吗?喝立顿红茶、果珍不花钱,擦美宝莲、资生堂不花钱……不用到商场抢购、不用排队,只要在网上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就能免费获得各种最新的名牌商品!你还别不信,时下,这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正受到很多白领的青睐,这些人有个特别的称呼———“试客”。 在商品纷繁且价格不菲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成为不花钱就能用产品的“试客”,试用产品从最新潮的化妆品、小家电,到最新款的网络游戏、即将面市的食品、饮料。而据报道,目前国内试客族已经突破400万人,专业试用门户网站不下10家。 今天,我们将走进“试客”一族,关注这网上掉下的“免费午餐”…… 试客·现状庞大的“试客”一族 所谓“试客”是指痴迷于购物前,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试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爱好者们互相交流后,才予以购买的网民圈子。这些人遵循着“先试后买”的朴素理念,狂热地寻找各类目标商品,并加以品头论足。 据了解,“试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欧美等互联网产业和营销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市场上,更多企业有机会选择互联网这种方式进行更有效的营销。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网站开始把国外的“试客”概念带到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400万—500万的试客群体,大多为20—40岁购买力较强的白领女性,其中还包括不少学生和退休人员。 “这些人有较多的上网时间,物质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我爱试客网”负责人霍先生认为,白领女性普遍倾向网上购物,热衷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并对此发表评价。“许多商家就是抓住了她们的这种心理,把即将推出的新鲜产品免费提供给她们试用,交换来的试用报告不仅提供了产品反馈信息,而且能为产品做宣传。” “试客”影响正在扩大 庞大的群体必然带来相当大的市场影响!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试客”,得到了近千万个查询结果。而去年5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年度汉语新词语”评选中,“试客”一词也赫然入选。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6年中国第一家试客网面世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几十家类似的网站,有名有姓的就有试客网、试客联盟、试客广场、试用网、中国试用网、试试网等,而设置“免费试用产品”栏目的网站更是难以计数,他们统统打着试用、试吃、试听、试看、试玩的名义。 “我们现在正准备开第二家分站。”成都某试客论坛的版主“西子”表示,现在论坛每天的流量非常大,主帖达到了十万多个,注册会员已经有上千人。“当时没想到试客论坛会如此火爆,结果服务器都有些招架不住了。”“西子”语气无奈但却一脸得意。 试用范围五花八门 “试客”为何如此火爆?除了免费,丰富的产品也是一大吸引力。记者在一家试客网站上看到,这里提供的免费试用品范围非常广泛,从唇彩、睫毛膏到MP3,从饼干、饮料到美容、美发服务等,品种有数十种之多。 “我们现在提供的试用品非常丰富,‘试客’在站内索取后,很快就会收到相应的产品。”“试客网”负责人李先生说,网站现在以中高端产品为主打,提供时下最流行的产品试用,诸如3G手机、水晶手链、最新样式的韩国单衣等。品牌除了美宝莲、玉兰油、谭木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外,还包括丹堤、美丽承诺等一些陌生牌子。 索取产品有“门道” 试用品种类如此丰富,是否每款产品都能顺利索取到呢?23岁的公司职员龙小姐有着一年半的“试客”经验,到现在她只索取到了十来种产品。“第一次我看到索取金帝巧克力的信息后,立马发送了索取申请,结果第3天收到了两盒金帝巧克力。”初战告捷让龙小姐很兴奋,她马上又申请索取欧莱雅清润保湿水,结果等了十来天试用品仍未送到。一打听,她才知道产品已经送完,需要等下次试用机会。 “一般来说,许多产品都有试用数量限制,尤其是大型或者比较高档的试用品,厂家是不会轻易审批试用资格的。”霍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的试客网站在接受索取申请之前,都会要求申请人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产品的喜好等信息。若要索取高档产品,填写的信息会要求更详尽,比如化妆品使用偏好、常用品牌、消费档次、特殊需求、对该产品的印象等。“普通产品比如饼干、饮料或小零食等,很容易能索取到,高档产品则非常难索取。” 试客·群体 白领们痴迷“试客” “当‘试客’每月可以帮我省不少钱呢。”张娟所在的某“试客”网站其注册会员达到了100余万,其中成都会员就接近3万人。而从注册到现在,张娟已经试过了上百种的产品。 “刚接触这个时,我以为会比较麻烦,现在就觉得离不开它了。”张娟在成都一家保险公司上班,说起“试客”,她有些兴奋。“现在单位好多同事都在做这个,大家中午休息和下班后都在谈论某某又试了什么。”张娟说,现在下班回家后上网寻找哪些新产品是她的必修课,然后就在QQ上与同事交流试用心得,或者在网上发帖。“昨天我刚收到了一款爽肤水,一般的人很难申请到。”张娟有些得意地对记者说。 四川大学研究生小陈的“试客”经历也不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成动申领到了56样产品。“其中不少是化妆品和小零食,每个月就能省下一些买化妆品的钱。”小陈说,因申请订单量最多,她现在已是某试客网站的“名人”了。以前属于标准“月光族”的她,现在每个月有了结余。而她周围的“试客”朋友大多也是如此。 “我觉得这‘试客’多划算的。”成都某高校学生李晓凤在听了同学的介绍和动员之后,便决定大胆投身其中“试一把”。“反正都是试,不用花钱,这样的好事哪去找呀。”李晓凤说,如今,同寝室的几个好姐妹早已是经验丰富的老“试客”了,其中一位还把亲戚朋友也发展成了“试客”一族。 试客·延伸 “试客”热催生职业写手 据悉,除了“试客”们在试用产品后写出试用体会外,一些厂家还会找到一些职业写手,让其在试用产品甚至根本不试用的情况下,写出更加具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文章,放在其官方网站上,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现在干这行的人也比较多,但大多都是兼职的。”曾经当过一段时间试客写手的吴楠说,这种商业软文写手以学生为主,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很多朝九晚五的白领。而且这个群体的流动性很大,写作人群时常变换。 据他介绍,写手们一般以消费者或者顾客的身份,为一些大公司或公关公司撰写具有较强“导向性”的文章。稿费则因写手名气大小或文章质量高低而不同,一般是千字1500—2000元左右,如果是有名的职业写手价格还会更高。而新手,则可能只拿得到1000元左右。 这样的文章是如何写成的?吴楠透露说,一般是厂家将相关产品的信息发给写手,有些则直接发送产品或是让写手在网上搜索。吴楠笑称:“如果没有产品,还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些‘感受’。” 如果是两家或是多家公司一同约稿,吴楠则会在文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突出每个公司产品的优势。他说:“我一般都会写上‘购买有效果,市场潜力大,具有投资前景’等等,这既避开了公司之间的矛盾,还能突出他们产品的优势。” 至于是否试用过产品,写手们普遍不太关心。做过兼职写手的小李就表示,写之前他会和公司达成协议,只负责写稿,其他诸如“是否必须在试用产品后再写、如果产品有缺陷会不会写出来”则一概不问。“我们都是根据对方发的资料来构思,实在遇到敏感问题也会和公司沟通,但这种情况很少。”小李说。 专家称“试客”写手涉嫌违法 业内人士表示,找职业写手写稿子,开价比一般公关公司便宜得多,并且耗费时间精力也比较少,因此“投入成本低”是目前这类行当比较火的原因之一。此外,通过这些稿子可以很方便地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还可以让多家网站进行链接和转载,“产出效果”也比一般公关公司更好更快。 “这类带有大量暗示信息的稿子,很可能涉及虚假误导消费者。”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李东方教授就很明确地表示,这种带有虚假导向性的软性广告已经触犯了《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例,属于违法行为;写手们的稿酬也属于违法所得。 由于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对这一行业进行约束,写手们更多是靠圈内规则来开展工作。“不要轻信类似的商业软性广告。”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乾应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最好亲自体验或是当场鉴定。 本报记者舒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