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民生话题(05版)

小心 白吃白喝白用背后隐患多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消费过程中的权重日益明显,很多国内外商家都开始把营销手段嫁接到互联网上,大打网络体验营销牌。在营销人士眼里,迅速蹿升的“试客”风潮,已经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试客经济”。
  试客·营销“试客”属于体验式营销
  “‘试客’主要是以人的体验为主,通过体验收集产品的各种反馈信息,从而使未来的营销更有针对性、实际性。”四川省营销学会副会长陈宏教授认为,“试客”应当属于体验式营销模式,商家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顾客对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去发现消费固定人群和培养用户群体。相比以广告为核心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试客营销模式能够更加精准有效地传播品牌和产品的价值。
  凸显口碑重要作用
  “一些没有接触过新产品的消费者,可以从其他试客的体验报告中了解到相应信息,大家互相交换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口碑营销在发挥作用。”四川营销学会会长李蔚认为,目前普通消费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拥有较多的上网时间,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试客们提供的试用信息具有较强的信任和亲切感。通过口碑传播,企业也可以享受到社区、体验、精准三位一体的营销效果。
  试客·瑕疵
  隐私容易被曝光
  记者在一些试客网站上看到,虽然索取产品的程序比较简单,但要成为试客,必须留下非常详尽的个人资料,并需要通过网站管理员“审核”。
  试客网站(ITRY.CN)负责人徐乐告诉记者,试客网站通常都会要求注册用户填写个人身份证号、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号)、邮箱地址等等。“如果用户填写了虚假信息,厂家寄出的试用品就会被退回,浪费社会资源。”他坦言,“也不排除有的网站为了牟利,将用户个人信息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
  当“试客”并非零成本
  “试用肯定是免费的,但是产品的运费和路费你总得自己出,对吧?”我爱试用网负责人霍先生认为,厂家能提供免费的试用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的支出成本,如果还要承担运费厂家可能就没法做下去了。他说,一般都要求注册用户通过支付宝或手机等支付邮资或运费,如果用户拒绝支付,厂家可能就不会发货。
  据记者了解,还有一些试客网站为了吸引人气,故意将索取程序设置得比较复杂,通常几千人里只有十来人“有幸”索取到产品。霍先生说,有些不太出名的试客网站为了吸引眼球,将热门产品的索取期限设置延长,同时将“审批”进度放慢;或者是设计类似“抽奖”的环节,索取商品越多得到的积分越高,再凭这些积分进行“抽奖”,当然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陌生品牌最好别碰
  “有次我用了一个陌生的化妆品,没多久脸上就起了红斑!”某试客论坛上,这篇主帖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徐乐表示,在试用化妆品和一般小食品时,试用者应当注意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以及生产日期等详细信息,同时最好请网站管理员协调厂家,在邮寄试用品时最好附送一份独立包装袋,注意个人卫生。
  “现在试客网站一般都有免责声明,如果消费者试用后出现问题,很难找到索赔对象。”徐乐说,如果找到商家,商家大多都以“免费试用”为由推脱责任,网站也不会对此负责。他建议试用者最好是试用知名大品牌的产品,不要去碰那些陌生的牌子。
  试客·维权
  最好签订试用协议
  试用中,如果出现问题,“试客”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广州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试用者在免费试用前最好与网站、商家签订一份三方风险责任书,“特别是一些新出的化妆品、保健品、食品,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双方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以免发生争端。”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李乾应律师指出,商家通过网站,为顾客提供免费的服务或者产品,根本目的还在于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获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促销手段。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商家从事的是营利性服务,都属于法律意义的经营者,应当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义务,即便是免费的产品和服务也不例外。 本报记者舒浩

  试客·短评
  但愿“试”长久
  杨红兵
  有至高经营理念的商家,才会培养出优质的消费者。“试用”,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终结,而是契约兑现的前奏,销售与消费的起步。商家要主动与消费者鉴定信息保护协议书,并主动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义务,譬如产品质量、维修服务、消费者知情权等等。“试客”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地回馈试用问题,坦诚、热情地谏良言。良好的信任机制需要双方的通力协作,共同培植。但愿“试生活”的“试客”长久! 据三江都市报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