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民生维权(06版)

晕!“茶托”下刀也够狠
 

  《“雅典娜”举刀喝次咖啡宰七千》追踪

  5月19日,本报转载一篇题为《“雅典娜”举刀喝次咖啡宰七千》的报道,引起广大读者的关心。5月24日,记者来到“雅典娜”,此时该店已大门紧闭。其实,“雅典娜”宰客现象仅仅是冰山一角,记者近日了解到,在消费领域中还有很多类似案例,消费领域中的“托儿”甚多。本期为你揭示“茶托”。
  “茶托”下刀也狠
  “雅典娜”是通过网络寻找“客人”,然后利用美女做“饵”,拉客到指定地点消费。一位李先生的遭遇,与雅典娜如出一辙,他遇到的“茶托”下刀也狠。
  前些时候,李先生上网认识一女孩儿,经常一聊就是半个小时。突然有一天,QQ网友向李先生提出见面聊聊。对女孩的邀请,李先生丝毫没有犹豫,一口便答应了。那天晚上10点30分左右,李先生打车赶到约见地点沙河大桥。只见QQ上那位网友还带了一位同伴。网友说:“我们不能就站在这儿啊,还是找个地方坐坐啊。”接着她便带着李先生来到附近一家茶楼。选定位置后,服务生悄悄走了过来,向另一位女孩问了句“要点什么”。那女孩很主动地表示,先来一份果盘,再上三杯饮料。李先生只顾着聊天根本未留意到茶水果盘价格。
  买单,3杯饮料174元(58元一杯),果盘98元一份,合计272元。李先生当时就被账单惊呆了,硬着头皮付了钱,“这里好贵哦!”他抱怨地说了句。而网友急忙补上,“这里是高档茶楼,不算贵。”说罢,网友便称自己有事要离开。李先生还未开口挽留,两人便拜拜了。花了钱不吃太浪费了,李先生吃了一块橙子,然后马上吐了出来,满嘴里一股苦味———橙子是坏的;再喝一口茶漱口,茶味淡如白水。李先生更加坚信,网友就是一个“茶托”了。
  第二天,为了验证是不是真的“茶托”,李先生用另一个QQ加上之前那个女孩的QQ,没想到,一会儿工夫,对方便提出到茶坊面谈的要求,地点同样是昨天那家茶楼。
  查处“茶托”有难度
  “对这种案件,工商部门在查处上有一定难度。”四川省工商局经检大队队长唐刚烈认为,关键在于查清女方与茶房存不存在幕后关系。一旦查实确为“茶托”与茶房合伙骗人,工商部门才能认定茶房欺诈消费者,对其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等行政处罚。但从目前工商部门处理的类似案件来看,都无法查清幕后关系,往往只能由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进行调解,让茶房少收钱,消费者少一点损失。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乾应认为,如果不能查实“托儿”与茶楼、酒吧、饭馆等经营场所存在幕后关系,这种行为既不构成犯罪,就连违法也算不上,顶多被看成诱导消费,是不道德行为。但如果有证据证实“托儿”以此作为职业,长期从事民事欺诈行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托儿”和营业场所的老板进行行政拘留等处罚。他提醒消费者,在察觉自己受骗后,要及时报警。
  本报记者高杨曦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