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行业食药(08版)

药企欲借捐赠药品提升形象
 

  企业频道
  市场反响:药品安全性遭质疑
  医药行业作为造福于民,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正试图淡化以往“唯利是图”的形象。
  近日,记者从“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获悉,年度超过500万元捐款额的医药企业超过26家,捐款总额超过2.6亿。其中,修正药业捐赠价值2500万元药品,吉林省辉南辉发制药捐赠价值2013.5万元药品,哈药集团现金捐赠及物品捐赠2000万元。
  “今年上榜的医药企业明显增多。”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其中人们所熟知的几家大型药企均上榜,目前正在最后的数据核实阶段。”
  近2%的药企捐赠现金
  记者从各大医药企业捐赠的“公益清单”中发现,药品捐赠成为药企公益支出的主要方式。
  在捐赠额超过500万元的医药企业中,98%的企业进行采取药品捐赠。其中只有三家进行纯粹的现金捐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健康新村工程项目办公室高级主管刘军告诉记者,“向我们捐赠的医药企业特别多,而其中以药品捐赠方式为主。”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药品捐赠对医药企业来说,更划算,一方面进行了公益活动,提升了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又处置了存货。“而且对很多医药企业来说,药品的成本价其实很低,而在对外捐赠时,声称市场价,无形中医药企业又赚了一笔。”
  “药企捐赠药品是一种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无可厚非,但就我们项目来说,更希望企业根据需要定向资助,而不是一味的捐赠药品,对接收单位来说,运输、保管也是不小的费用。”健康新村工程项目办公室高级主管永安这样告诉记者。在很多公益机构看来,药企大量的药品捐赠不但没有解决一些问题,反而加重了公益机构的成本费。
  “药品捐赠”现漏洞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程度提高,各界对药品捐赠也发出质疑,认为企业多数情况下会把不符合标准或者快到期的药品捐赠给慈善机构。
  “我们从来不捐快到期的药品,一般都是根据慈善机构需求,临时下单,生产新产品。”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告诉记者。
  阿斯利康中国高级副总裁吴浣苓表示,“若是捐赠处方药,如何使用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针对头疼脑热病症的药品捐赠,则不需要考虑太多。因此,药品捐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公司捐赠都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
  虽然捐赠药品成为很多药企做公益活动的主要方式,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在捐赠时需特别谨慎。
  两年前,美国慈善机构向北京、湖北、安徽、内蒙古等地捐赠的医疗物品被查出有严重问题,其中一些医疗用品超过保质期和使用期,部分医疗器械是重复使用的二手货,大量带有污渍、霉点以及破损掉色的被褥、服装等散乱地堆放在纸盒中。这起美国向中国捐赠医疗垃圾事件在国内慈善史上留下重大的创伤,像警钟一样,至今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事情发生后,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捐赠出台了各项制度,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谈到药品捐赠时曾表示,捐赠境内生产的药品,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必须是获得批准文号,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对于境外捐赠的药品,也必须符合我们国家药品标准收录或者我国已经批准进口注册的品种标准。
  据公益时报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