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食品(15版)

专家解答饮用水三大疑问
 

  ☆“食品行业品牌公信力民意测评”系列报道☆

  从省工商局曾公布的对桶装饮用水抽检结果看,个别企业生产销售的桶装饮用水内在质量不合格品被点名通报,其中成都清淳饮品有限公司、成都林可娜水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的3批次水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菌落总数、余氯超标,溶解性总固体不达标,锶、偏硅酸、亚硝酸盐和添加不合格。
  近年来,桶装水问题频出,对于市场上销售的饮用水,消费者有哪些疑问?饮用水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疑问一:桶装水“纯净”吗?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桶装水的消耗量也大了起来。肠胃经常有毛病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在办公室喝桶装水,只要是喝了没有烧开的水,就会觉得肚子不舒服,而办公室的人都不敢喝没有烧开的水。桶装水都是经过经过卫生检验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为什么还需要烧开才能饮用?
  ■专家答疑
  西南食品大学食品安全学院教授刘文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气温升高给各种致病微生物营造出易于繁殖的环境,目前,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肠道传染病等疾病都进入高发季节。而桶装饮用水因为几乎被大家作为直接饮用水,所以卫生监督部门对桶装饮用水的监督与检查极为严格,共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霉菌酵母菌,铅、砷、铜、电导率等10多项检测项目。从卫生状况上看,不合格产品中大部分是由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超标,这说明部分桶装水存在微生物污染。
  刘文宗说,桶装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生产环节,生产桶装水不许有反渗透工艺,要求具备洁净的灌装车间、自动灌装设备、检验室等,这些投资都不菲。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条件不够的厂家甚至是小作坊都加入到生产队伍中。加上设备老化、维修不及时,检测手段相当缺乏,致使微生物超标、净化不全的纯净水流入市场,甚至通过手工灌装自来水,制造假冒伪劣纯净水。二是塑料桶问题。合格的饮用水桶原料应采用优质聚碳酸酯,但由于桶装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竟以低价购进用劣质原料、甚至废旧塑料、光碟制成的水桶。长期饮用这些劣质桶装的水,会伤害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而且回收、周转,反复使用的水桶未得到绝对消毒,也能被细菌污染。此外,桶装水密封性如果较差,加之运输、存储中可能因挤压而使空气中的杂菌进入桶中,造成饮用水被污染。
  刘文宗提醒消费者,饮水机使用中空气的进入有可能使纯净水不再纯净。因为使用饮水机出来一杯水同时就进入一杯空气,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如不能快速使用完一桶纯净水,很难保证纯净水自始至终纯净。因此饮水机应定期清洗,否则易滋生细菌。但事实上,这一点很少有人做到。
  疑问二:瓶装水PH值呈弱碱性就好吗?
  记者近日在成都各大超市调查采访时发现,不少品牌瓶装水上都标有“呈弱碱性”字样,而也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购买瓶装水时很刻意的看水的PH值,觉得PH值越大,喝了对身体越有益。家住成都牛市口的秦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PH值在6.5—8.5之间,长期饮用低于这个PH值的饮用水肯定对人体有害。她认为,只要没有达到这个6.5PH标准值的水就喝了对身体有害无益。但让她不解的是,《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PH值的规定为5.0—7.0。那这两个国家标准不是“打架”了吗?
  ■专家答疑:PH值标注没有问题刘文宗表示,尚无证据表明,饮用水中pH值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关于对包装饮用水PH值问题的意见》中的认定是一致的。这些解释不可能站在企业或某些利益集团的角度,应该说是科学与客观的。
  刘文宗表示,拿瓶装饮用水中的PH值去套《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完全是一场误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专门针对“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就是说基本是指的自来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2007年6月“关于对包装饮用水PH值问题的意见”中对此专门做了解释,“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的PH值为6.5—8.5,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和‘分散居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包装饮用水不属于该标准的适用范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pH值订为6.5—8.5主要是考虑到对输水管道的影响。酸性物质与金属接触是可以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的。水中的PH值对消费者没有影响,但对水的输送有重要影响;必须加以控制以使其对输送水的配置的腐蚀性最小。瓶装饮用水不必再经过金属管道就可以直接喝,所以没必要pH值订为6.5以上。瓶装饮用水有专门的国家标准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4《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1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前两个标准已明确规定PH值为5.0—7.0,后两个标准未对PH值进行限定。
  疑问三:矿物质水安全吗?
  正在家乐福成都双桥子店买瓶装水的张先生向记者表示,去年6月,某媒体披露了矿泉水中含溴酸盐过高可能致癌的消息;去年8月,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承认,康师傅杭州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矿物质水,是用城市自来水经水滤系统过滤出来的。“现在,我们真不知道买哪种水好。”
  ■专家答疑:新标规范添加物
  据刘文宗介绍,瓶装饮用水主要分成四大类,即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以及矿泉水。目前国内瓶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工艺非常成熟,达到了国际水平,完全可以除去原料水的有害物质和杂质,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矿物质水、矿泉水等瓶装水也是人体微量元素的补给渠道之一。刘文宗说,以矿物质水为例,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经过滤净工艺,将原料水源经过深度净化,去除水中有害的化学污染物,制成安全无害的纯净水之后,又添加了微量的矿物质并进行臭氧灭菌灌装而成的。因此添加矿物质化合物必须是合法与安全的食品添加物,并在国家规定的用量范围内进行添加。将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明确规定“限一添三”,即溴酸盐含量最高不得超过0.01mg/L,新增加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3项微生物可致病指标,同时删除了菌落总数这一项目。
  本报记者田乐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