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汽车市场(b08版)

汽车维修猫腻多
 

  成都市交委维修管理科调查显示,汽车维修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乱、零配件以次充好、一次维修成功率低等方面。就此,记者采访了维修管理科高级工程师周工,请他对目前维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
  ◆问题1:价格乱
  【案例】:不久前,车主李清遭遇了一次维修“黑手”。维修人员检查了一通后说,汽车发动机有问题,需要大修。李清就主动要求修理厂全权帮她维修,最后,维修企业出具了一张修车单,单是更换喷油嘴一项费用就高达800元。事后,李清多方咨询得知,更换喷油嘴只需100元。
  ●点评:现在很多人都开“老爷车”,对修车是外行,而且很多人为图方便,车出了问题就就近找一个地方维修,这就让部分维修厂家钻空子。因此,对车主来说,学一点汽车维修知识很有必要。
  ◆问题2:零配件以次充好
  【案例】:司小姐到泸州出差时,因不熟悉道路就让朋友开POLO1.4L手动档,哪知因为操作不当把离合片烧了,当时就给汽车公司在泸州的销售点打电话咨询,准备维修,其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能够开到成都。回成都后,司小姐花950元把离合片换了,第3天下午,在行驶中司小姐突然闻到一股焦臭味,她的第一感觉就是离合片烧了,因为在泸州时离合片烧了也是这个气味。司小姐把车开到4S店检测,原来换的是一个副厂件。
  ●点评:一些小汽修厂的重要收入来源就是卖配件。他们利用车主很难辨别零配件的质量而蒙骗过关。
  ◆问题3:小毛病说成大毛病
  【案例】:李先生的车出现有节奏的异响,他把车开到成都市区一家上规模的维修厂时,维修师傅检查后说,是轴承坏了,换轴承至少需要2000多元,李先生不相信,把车开到另外一家汽车维修厂,维修师傅看了后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有一块铁片插进了轮胎里,结果只花了几十元就排除故障。
  ●点评:将小毛病说成大毛病,夸大车辆故障,让车主花更多的钱,这也是一些不法维修企业常用的伎俩。车主要避免挨宰,只有多比较。
  ◆问题4:维修成功率低
  【案例】:朱先生买车后不久,车子发动机油泵渗油。朱先生将车开到厂家授权维修服务站,维修人员检查后认为是油泵损坏,给予更换。开回去没几天,车子又再次出现渗油,朱先生先后3次车把车开到维修站维修,又换了几个相关零件,但渗油问题一直没解决。最后,该维修站又请来一位老师傅,经仔细检查后发现是发动机内的缸体加工不合格所致。
  ●点评:这可能是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找不到原因,只能蒙着修。还有可能就是维修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故意不一次彻底解决问题。
  ◆问题5:欺生宰客
  【案例】:车主张女士的凯越HRV开回老家时在当地给变速箱加了一次油,几天后,感觉变速箱老出现打齿现象,于是又开到那家店,却被告知变速箱磨片严重磨损,需更换。后来到4S店才知道,问题就出在“油”身上———汽修工在变速箱加油时加了糖。
  ●点评:维修人员的做法实际是欺负车主不懂用车常识“欺负过路车主”———宰一个是一个。
  本报记者何棋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