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地方(c12版)

奏响服务地方经济最强音
 

  ———中江质监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第133号公告批准对“中江丹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1月,中江质监局连续获得“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殊荣。频获的荣誉让中江质监局上下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们没有因荣誉而停滞,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投身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中……
  让服务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服务是质监工作永恒的旋律。服务可以创造发展活力,服务可以提升工作水平,服务可以成就事业。”在党组书记、局长黄勇军的带领下,中江质监局一班人将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作为重中之重,率先在中江开展车速里程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等技术检测项目,创新的服务理念让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巩固和增强。
  该局还立足本职、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以“非常态”的工作状态,认真行使职能,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江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让品牌成为发展的推动力
  中江工业企业少,农副产品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2008年以来,中江质监局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对中江丹参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将“中江丹参”的申报工作列为工作重点。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第133号公告批准了对“中江丹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江挂面历史悠久。截至2008年6月,当地年生产机制中江面27000吨,年产值9362万元,创税利368.3万元,成为中江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机制挂面具有与传统手工挂面同等的品质,中江质监局加大了对各机制挂面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并竭力帮助企业申报“优质小麦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使该项目成为继中江县“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后申报的又一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目前,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四川省名牌产品的工作,正处在培育申报阶段。
  让安全成为经济的稳定剂
  中江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作坊众多,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中江质监局的工作之重。
  该局坚持从源头治理,用现有信息化手段,通过对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食品获证企业建立索证索票、进货登记、巡查、检验、产品流向、年审、定期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等记录的全部信息备案。截至目前,该县许可证年审完成率达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工作完成率达95%以上,建立企业动态监管网络完成率达100%。建立起来的动态企业质量档案,使企业的原料进货、生产过程质量、产品出厂检验得到有效控制。该局对每个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实现了动态监管,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过程质量监管链条。
  该局还开展巡查、回访和监督抽查,加强动态监管,严格按照“三定四图”、“三员四定”、“两书一报告”的要求,对县内的食品小作坊采取了不定期的巡查、回访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方式实行动态监管。他们对发现的一般质量问题按照规定督促整改,做好相关工作;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责令其停产整改;对既不签订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质量安全,又不积极接受整改的,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取缔。
  监管工作中,该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技术为核心、以执法为保障、以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思想,依法行政,为中江经济发展服务。在具体工作中,他们尤其注意做到“十查”:一查原(辅)料验收制度,看原(辅)料是否可以溯源;二查从业人员,看是否有健康证并在有效期内;三查生产工艺,看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四查食品添加剂,看是否进行过备案;五查非食品原料,看是否非法加入;六查关键质量控制点,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七查卫生状况,看是否与取证时相符;八查出厂检验,看是否认真执行;九查强制检验,看是否按规定实施;十查销售台账,看是否可以追踪。
  该局特别加强对应取证企业的清查和督促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紧紧围绕关系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食品组织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格抽查后处理,监督检验不合格后处理率达到100%;完善抽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就像隐藏在身边的地雷,不扫除这样的地雷,我们寝食难安。”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的关注,中江质监局结合不同时期特种设备使用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陆续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了烟花爆竹、气瓶安全专项检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更加规范。
  让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中江县是农业大县,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保证,中江质监局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台“大戏”来唱。他们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带领广大农民走标准化之路。在示范区建设中,该局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建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中江质监局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农用肥料17家(其中氮肥1家、磷肥2家、微肥14家)、服装4家、絮用纤维制品2家、家具1家,共计24家。其中:生产许可证管理的3家;有11家到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备案了企业标准,有14项在有效期内,两项已到有效期,相关企业已于2008年4月初送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复审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得到提高。
  “以服务带动当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以地方特色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江质监没有因成绩停下脚步,他们充分发挥质量技术职能优势,积极作为,助推“两个加快”进程,服务到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中江县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实现平衡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张俊洪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