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质量关注(05版)

2009展望·人物访谈
 

  刘云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在很多人眼里,他低调而且谦和。每次见到刘云夏,他总是步履匆匆:基层调研、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执法检查……一年到头,他鲜有空闲的时候。这个说话不会有大嗓门、语速也不会很快的局长,工作起来却总是风风火火的。
  从抗震救灾到“三鹿”奶粉事件,从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到对建材等14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2008年四川质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在形势多变的2009年,四川省又构思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和四川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的更高要求,长于思考和实干的刘云夏自然胸有成竹,对新年的质监工作又有了新的谋划。

  紧扣“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履职
  刘云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2009年质监工作———
  关键词: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住得舒心
  记者:经受了地震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后,四川省提出了在2009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四川质监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怎样的?
  刘云夏:当前形势要求质监部门紧贴大局、服务企业,全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
  面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要求,质量是根本、是内核;扩大出口、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需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扩大内需,加快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产品配套;灾后重建,需要高质量的施工建设,同样需要安全可靠的产品来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住得舒心。
  关键词:灾后重建杜绝“豆腐渣”
  记者:2009年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四川质监部门将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来保障灾后重建的质量安全?
  刘云夏: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给灾后重建的房屋建设列出了时间表,建材质量安全事关灾后重建质量,对用于重建的建材产品质量的监管将是保障灾后重建质量安全的重中之重。建材产品大调研、大督查和建材质量进企业、进灾区、进工地“三进”活动将会更加全面地开展。钢材、水泥、建筑用砖等7类建材产品质量监管也会全面加强。同时,严把原材料进厂、工艺流程、产品出厂、检验检测“四大关口”,切实做到建材产品流向哪里,监管力量就延伸到哪里,假冒建材就消灭到哪里,全力保障重建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关键词: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记者: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记忆犹新。今年,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四川质监部门将如何应对?
  刘云夏:“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缺陷。而事件发生后,四川质监部门迅速成立了工作机构,迅速建立了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先后组织7300多人次对4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管和批批检验,加强了灾区乳制品质量监管。事件发展表明,四川质监部门经受住了考验。
  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在加强质量管理、依法行政、效能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按照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我们会抓紧完善食品检测方法标准,认真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特别是大宗食品和小作坊的“四查、四建、四落实”,即查生产企业,督促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查重点产品,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责任;查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查自身监管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
  去年底在德阳、宜宾、泸州、眉山等地展开的白酒、酱油、泡菜等地方特色产品的专项整治,今年将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监管将会得到有效加强,质监部门会全力以赴地保障百姓吃得安心。
  关键词:建设西部质量检测高地
  记者:“三鹿事件”发生以后,针对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四川有没有具体举措?
  刘云夏:成都质检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把成都质检院建设成西部检测高地”就是我们加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奋斗目标。
  通过努力,我们已经获得批准并筹建了钒钛、建材、光伏等7个国家检测中心,目前省内国家级质检中心已经达到16个,居西部第一位;投资近3000万元的国家酒检中心泸州实验基地也即将投入使用;自贡、攀枝花、绵阳、宜宾、内江、巴中、达州、甘孜、雅安、凉山等10个市州局的新建技术机构已全面开工建设,系统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还将推进成都质检院硬件建设和人财物整合步伐,力争再申报5—8个国家质检中心,充分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龙头作用,注重与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重点开展食品等重点产品生产标准、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走出一条检、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机构发展之路。
  另外,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也得到加强,到现在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体系,提升了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和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质量和安全年”高度关注“质量”
  记者:今年被国家确定为“质量和安全年”,对“质量”的重视程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你怎么看“质量和安全年”对质监工作的要求?
  刘云夏:的确,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质量工作。一些产品暴露出的严重质量缺陷,既反映出一些企业趋利行为过度、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也反映出监管制度、能力、水平存在缺陷。因此,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就是要痛下决心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不断的问题。
  政府重视、企业关心、社会关注“质量安全”,我们肩负的担子就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我们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打基础、作贡献、树形象之年,通过这次活动,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关键词:打假治劣、计量惠民
  记者:“质量和安全年”里,四川质监将着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云夏:首先要开展“打假治劣”的工作。我们将会结合四川实际,以食品、农资、建材、下乡家电产品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以次充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和无证生产、无标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
  “民生”计量工作也会全面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将继续进行。确保实现集贸市场、医疗机构、眼镜店、社区(乡镇)4个100%覆盖。对于水、电、气“三表”检定模式,我们也会积极促成协调工作,改变垄断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
  同时,我们将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增强消费信心,将会组织开展对高耗能产品、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源计量产品、煤炭产品和能效标识的执法检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安全责任、动态监管、应急反应和安全评价五大体系的建设也会加快;对隐患排查和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将会加强,力争全省燃煤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提高10%,积极探索电梯“黑匣子”电子监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本报记者王伶雅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