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要闻(02版)

年货市场大摸底 质量总体可放心
 

  有年货才有年味!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富有节日气息的新春年货市场日益红火,销售量日渐攀升。米面油、瓜子、酒、香肠、鱼、腊肉、糖制品等传统节日食品将消费者的菜篮子填得满满当当。
  今年,成都年货市场的品种格外多、货源格外足。那么,这些年货的质量如何呢?且看记者的全方位调查。

  主食:专项检查米面油质量信得过
  本报讯 (记者 王伶雅)1月8日—12日,成都市质量技术稽查局联合区(市)、县质监局组织开展了成都市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88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66家。检查结果:米面油质量信得过。
  据悉,本次检查以节日重要食品为重点,主要针对肉制品生产企业使用原材料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质量进行安全检查,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检查中,执法人员主要对粮食加工品中陈化粮、食用油中地沟油、酱油中非食用蛋白水解液、辣味制品中“苏丹红”、肉制品中非食用亚硝酸盐、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碳酸饮料中非食用级二氧化碳、方便米线中硼砂、膨化食品中严重酸败油、糖果制品中滑石粉、茶叶中非食用色素、白酒中甲醇、酱腌菜中工业盐、黑木耳中硫酸铜(镁)、西瓜子炒货中烧碱、水产制品中禁用鱼药、腐竹中吊白块等17种可能存在的非食用原料和10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等非法行为进行现场专项检查。同时,为加大食品生产企业抽查力度,确保节日期间热销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还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茶叶、方便食品等可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领域实施抽查,杜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
  期间,执法人员对企业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进货台帐、库房、成品检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仔细检查,未发现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记录不完善、进货手续不健全,以及食品添加剂存放不规范等行为,执法人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以达到要求。
  同时,该市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检查也全面展开,重点针对生产、加工节日热销食品的小企业小作坊,查明其原料来源,对提供不出原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感观检验,必要时抽样检验,并对需获取食品“QS”许可证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副食:市场发现香肠灌装现场有点脏
  速冻食品
  1月17日,记者来到成都草市街人人乐超市。在售卖速冻食品的区域,记者看到,汤圆、饺子、馒头、花卷等速冻产品应有尽有,而且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成袋装食品上柜。
  记者注意到,这些袋装的速冻食品,都标注有QS标志,并注明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等。  本报记者张晶发自草市街人人乐超市

  水产品
  近日,成都市水务局水产处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水产品交易区进行了检查。据了解,从去年9月1日起,成都市正式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凡是经营水产品者,必须具备水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和“水生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须在店内明显位置张贴。
  “湖南来的鲢鱼,怎么没有水生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这批鱼必须马上补检!”在宏鑫渔业检查时,水产处处长李生良针对经营者的不规范行为,发出现场检测指令。
  随后,执法人员又挨户对水产交易区其他经营者的“两证”、公式牌、台账等进行严格检查,整个水产交易区内的商家基本上符合规范,对存在问题的商家则全部采取了补检措施。
  两小时后,市场检疫站结束了对现场抽检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代谢物等物质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  本报记者郑莹莹发自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糖果
  批发市场:“问题”糖果不少1月17日,记者在西南食品城里一家散装糖果门市看到,在“8元区”里双流某厂生产的一种奶糖包装脏兮兮的,“QS”标志印得残缺不全,且除了生产厂家和执行标准外,没有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此外,一些包装酷似名牌的低价糖果也充斥该市场。“这样做就是为了好卖。”一位老板直言不讳。超市:每颗糖要“体检”
  1月17日,记者在家乐福大世界店看到,每个盛放糖果的容器内,除了价格标签,还贴有该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
  该店相关人员表示,超市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会查看生产厂家是否建立了产品质量回溯制度,“如果没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和‘QS’标志,我们不会上架。”  本报记者舒浩发自西南食品城、家乐福大世界店

  炒货
  1月17日,记者来到成都西南食品城。
  在一家专营炒货店内,记者发现,瓜子、花生、坚果等炒货被分装在一个个很大的口袋里,散装售卖。记者看到,在大口袋的外面,尽管都标注了QS标志,但标注QS的炒货中有些并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
  随后,在其他炒货店里记者发现,一些散装的炒瓜子的颜色过于鲜亮,而有些奶油味炒货的甜味太浓,吃起来不舒服。记者还发现,一些花生、胡豆的壳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核儿。
  记者注意到,一些炒货店外是交通道,每当汽车、行人经过,就会带起很多灰尘,进而覆盖到这些被摆放在路边铺面上的产品。
  但记者也发现,西南食品城里很多袋装的瓜子、花生、坚果等炒货,不但干净卫生,而且都标注有QS和生产日期等,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  本报记者张晶发自西南食品城

  酒类
  1月17日上午,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春节年货购物节上的酒类卖区,记者看到,面对各品牌打出的低于市价许多的优惠价,消费者掏腰包是相当地爽快。而商家各有防伪高招,以保证自家产品的质量。
  “市场价98元,现只需78元,比批发价还划算,千万不要错过哟!”某品牌葡萄酒的销售员正在卖力地吆喝。
  记者立即上前询问:“怎么会比批发价还低,质量可靠吗?”
  “购物节上卖的东西不可能有假,厂家肯定不会砸自己的牌子。”销售员边说边拿出一瓶酒现场示范,“你看,这些产品都经过QS认证的。而且我们用的是防伪瓶盖,只要瓶内的酒被动过,防伪标记被破坏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  本报记者郑莹莹发自沙湾国际会展中心

  腌腊制品
  菜市:现场灌肠,脏手拌调料
  1月17日,记者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农贸市场看到,许多摊位上销售的香肠和腊肉没有任何包装,也没有相关“QS”标志。有些香肠的颜色非常鲜艳,凑近隐约还能闻到一股怪味。
  “颜色红那是海椒放得多,四川人喜欢吃辣,海椒放多了颜色自然就变红了。”一家肉摊的老板叼着香烟,将刚数完钞票的双手在满是油污的围腰上擦了擦,在盆子里搅动鲜肉、和调料,随后开始灌装香肠。记者注意到,灌装机的出口有不少黑垢。“都是这么做的,没啥不干净。”面对记者的质疑,老板满不在乎地说,只要肉是新鲜的就没问题,“香肠煮煮就干净了。”
  超市:无QS标志不准入内
  1月17日,记者在家乐福大世界店的腌腊制品销售区看到,香肠、腊肉、腌猪舌、腌猪肝等腌腊制品摆满了货架,袋装品都贴着标注了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批号、重量、保质期以及生产日期等内容的标签,并有明显的QS标志;散装品则用绳子拴着印着产品相关信息和QS标志的标签。
  本报记者舒浩发自玉林农贸市场、家乐福大世界店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