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郑莹莹)合家团聚,长长久久。置办年货,酒是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若碰上假酒则败兴之至。为避免假酒坑人,成都市商务局商务流通执法大队正采取强力措施,整治酒类市场。 “市场上查处的假酒集中为仿冒的名优白酒和洋酒。”据成都市商务局商务流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青介绍,在造假者看来,酒类产品的包装制造成本偏高,所以造假者往往高价回收酒瓶后灌入假酒,然后通过批发市场流入各地的宾馆、酒楼、KTV、酒吧等场所。 “自2006年1月1日起,通过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积极推行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和溯源制,酒类市场已经得到逐渐规范。”在近日召开的全省酒类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省各级商务局共检查清理酒类批发市场、农贸集市673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987件,捣毁制假窝点9个,查获假冒国家名白酒9063瓶、普通优质酒44952瓶、劣质散白酒8115公斤、劣质过期啤酒30216瓶、劣质葡萄酒5982、假冒洋酒5477瓶,案值总额360余万元。 “节日期间是酒类产品的消费高峰,我们正加强对酒类市场的监管,以保证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开心。“李青表示,不管在任何场所购买、消费酒类产品,根据相关规定,每瓶酒都必须有一张附随单,详细记录这瓶酒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上的全过程,“出酒要附单,进酒要索单,开单要留存,存根备3年”。所以,消费者要辨认酒类产品的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商家索要随附单。 四川省水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