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家居建材(11版)

行家揭底涂料市场五大骗术
 

  本期嘉宾:成都川豪装饰有限公司工程中心总监 苟永民
成都川东日商贸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 李党生

  ◇骗术一:只销售不服务
  行骗背景: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涂料时只重眼前效果,而忽略了服务。
  惯用招数:在销售时只有关于产品的介绍,而绝口不提售后服务。
  后果:当墙体出现掉色、掉粉等问题时,无处解决,厂家多半要求消费者去找经销商解决,即使当时答应维修,时间也会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隐藏周期:半年左右。
  应骗对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名牌产品;在购买时对销售人员提出“上门指导”的要求,没有售后服务的厂家一般以“没必要”、“不会出现问题”等说法推脱;给厂家直接打电话,询问上门维修的时间,好的厂家会承诺24小时内上门服务。
  ◇骗术二:垃圾漆穿上洋装
  行骗背景:消费者的崇洋心理。惯用招数:目前市场上一些打着洋品牌的涂料,实际上是在国外以很低的价格进口的垃圾涂料(过期产品),在国内重新灌装,贴上洋品牌,换上洋包装,在市场上销售,这种涂料的利润都在4-5倍左右。
  后果:这种产品根本不具有涂料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后一、二个月就会出现掉粉、脱色等现象,而且不环保,有的已经变味,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隐患。隐藏周期:2个月。
  应骗对策:了解厂家的背景和历史;购买成熟品牌。
  ◇骗术三:本地产品卖个洋价格
  行骗背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易识别。
  惯用招数:一些采用国产原料的本地产品,质量不稳定,却打上一个洋品牌卖高价,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假洋货,多花了很多钱不说,效果如何就只能看自己的运气了。
  后果:经济上受损失,多花了钱,却不一定用到真正的好产品。
  隐藏时间:半年-1年。
  应骗对策: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不如选择纯国产品牌。
  ◇骗术四:蓄意夸大功能
  行骗背景:消费者不理智,不具备涂料产品的相关知识,不综合考虑信息。最典型的是现在涂料行业内盛行的所谓五合一产品。把一般涂料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蓄意夸大,这五种功能包括:防霉、易擦洗、覆盖细微裂纹、持久靓丽和气味芬芳。据业内人士分析,涂料的防霉和覆盖功能都是基本功能,现在却被商家拿出来做了卖点。
  后果:为两项应该具备的功能,多花20%的钱。
  隐藏时间:终身。
  应骗对策: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炒作,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
  ◇骗术五:炒作概念
  行骗背景:消费者重视环保却缺乏相关知识。
  惯用招数:抓住消费者不熟悉的概念大肆炒作,制造卖点。如前不久盛行的零VOC涂料,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上出现零VOC涂料根本不现实。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生产真正零VOC,又不影响基本功能的涂料,其价格将是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
  后果:产品名不符实。
  隐藏时间:终身。
  应骗对策:购买前咨询有关专家;不要过于相信流行的概念。
  本报记者刘鑫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