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石家庄三鹿集团前董事长田文华,正在石家庄第二看守所中忏悔。她认识到“当初的决策与法律违背”。那么,三鹿是如何作出让很多人后悔终生的决策呢? 5月会议:意识到出事了 2008年3月始,南京鼓楼医院泌尿科外科医生孙西钊就陆续接到南京儿童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这种饮用三鹿奶粉导致结石的婴儿在北京一家医院中已很常见。 此时,三鹿前副总经理王玉良获悉此事。从2007年底三鹿就开始接到消费者类似投诉。发现问题的三鹿一直和消费者“悄悄”沟通,但直到2008年5月中旬,这一问题才提交到三鹿经营班子会议上。 据田文华回忆,当时参加经营班子会议的人有很多,总经理、副总经理、部分董事以及两个顾问。会议决定成立几个小组,王玉良负责质量排查,三鹿前副总经理杭志奇负责加强奶源监管。会议“要求各小组立即展开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有问题的要立即解决。”田文华在供述中称。 尽管真相几个月后才大白,可杭志奇这样回忆当时三鹿高层的心理状态:其实这时候作为厂里的领导都明白,是奶粉质量出了问题,但不知道具体原因,我们主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和影响,所以即使明白是质量出了问题,也没有及时停产并召回相关产品。 此后,三鹿开始施行“人盯奶厅”,用广告平息媒体报道、质量排查。 8月1日会议:这是大事,要保密8月1日拿到“初步检测发现确实含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后,傍晚6点,在田文华的主持下,三鹿集团会议室中经营班子扩大会议开始进行。此次会议直至次日凌晨4时结束。会议决定封存库存产品,以换货形式用不含三聚氰胺产品召回问题产品。同时,田文华还明确要求,这是大事,要保密。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三鹿很多中层干部也只知道“非乳蛋白氮”或“A物质”,直至9月11日晚公开曝光后,才知道“A物质”和三聚氰胺是一回事。 杭志奇也回忆说,当时这件事要求严格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混过去就是对我们集团最好的保障方法。” 8月13日会议:打破底线8月3日,三鹿奶粉停产。8月5日,三鹿又开始恢复生产小包装奶粉,8月6日检测合格。不过三鹿一直没有停止液态奶产品的生产,田文华的理由是不想让三鹿损失太大。 8月12日,田文华等讨论三聚氰胺安全标准。田文华建议定在每公斤15毫克,王玉良建议定在每公斤10毫克,三鹿安全标准由此形成。 8月13日,三鹿集团召开经营班子扩大会议,并确定换货方案,用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产品换较高产品,会议参加者包括十几名三鹿高层。 8月18日,三鹿集团下发召回通知,不长时间内,他们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价值1795万元的奶粉,从经销商那里回收2.6亿元产品。但这些并未阻止三鹿走向灭亡。在不断曝出的“结石宝宝”案例面前,三鹿却一直编织谎言来掩盖一切。在9月11日上午,三鹿相关人士还表示三鹿产品合格,拒绝透露已经在40多天以前就知晓的三聚氰胺真相。 9月11日晚,三鹿三聚氰胺真相大白于天下。 据第一财经日报
动态 三鹿原董事长可能被判无期 2008年的最后一天,备受关注的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等人,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历时十多个小时,到31日晚上10时10分方结束。 控方在庭上指出,田文华等4名被告在确认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让问题产品上市销售。面对指控,田文华在法庭上承认属实。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称,公诉机关此次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起诉田文华,将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这是国家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入刑以来,刑罚最高的第一人。 据了解,法庭将择日对此案进行宣判。 据法制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