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质量地方(05版)

端掉巴州邮售假药窝点
 

  公安、药监、工商、邮政、卫生联合执法——

  药监执法者的字典里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巴州区药监局自从实行“稽查无休日”制度以来,分管稽查工作的副局长李志先就更忙了。
  暗访发现假药线索
  这段时间以来,邮售药品成为最让李志先头痛的一个问题。一是邮售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销售者多数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扰乱市场秩序;三是邮售药品通过邮政物流和货运物流进入辖区,案发后取证难。
  今天是星期天,李志先又走上街头明察暗访。他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包治气管炎哮喘,销售特效药,10元1袋”。突然,一个通过喇叭传出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卖药的临时摊点前,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那里兜售药品。李志先走近一看,一张标题为邮购治疗气管炎哮喘病药品的宣传单赫然入目,上面写明了汇款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他立即扮成患者的样子上前咨询,并拿过药品细看,药品标示内容如下:复方咳喘速康,沧卫药(1996)普-5-0022,功能主治为滋阴化痰、镇咳平喘,用于各种哮喘、气管炎、肺气肿、顽固性咳嗽。
  看到这些,李志先心里有数了。接下来的三天,他安排人手,查清了售假者的相关信息,准备采取行动。
  决策紧急下达指令
  邮售假药是当前较为猖獗的违法活动之一。在全国大力开展邮售假药专项整治的背景下,该案被提交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
  区药监局局长屈波在会上向政府汇报:“目前,国家、省药监局通报了案发地在河南、山东和我省泸州等地的邮售假药大案,巴州辖区是邮售假药流入的重灾区。当事人现场销售假药及假药窝藏地的情况我们已摸清,现请政府下达行动指令”。
  区公安局、工商局、邮政局、卫生局负责人纷纷发言表示密切配合,等待命令。区政府副区长朱俊指示:“区政府成立专案组,由药监部门牵头,公安等部门配合。立即行动,彻底端掉邮售假药窝点。”
  出击周密安排部署
  区药监局会议室气氛紧张。这里正在召开专案组会议,区药监局局长屈波宣布行动方案。专案组兵分两路,屈波任总指挥,李志先负责调查取证并兼任第一行动组组长,第一组在售假者销售假药现场守候,等待售假者回到住所时,在公安的协助下,对其藏假药的窝点实施现场检查,查获其邮购用于销售的假药;第二组由王代湘同志任组长,进入事先摸清的售假者农村住所守候待机而动。人员、车辆也已安排妥当。
  “出发!”随着战斗打响的号令,两位组长带领执法人员紧急行动。
  收网端掉假药窝点
  10月29日,中午12时5分,在售假者住所附近蹲守的执法人员接到消息,售假者可能要回到其住所,执法人员高度警觉。果然,不久即见售假者身上挎着一个黑色挎包出现在其住所附近,执法人员紧紧跟随。在售假者开门瞬间,公安民警和药监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并向其出示执法证,立即展开现场检查。售假者看到纸包不住火,只好配合。
  执法人员对其假药储存场所进行了检查。现场查得假药“复方克喘速康”267袋(标示沧卫药(1996)普-5-0022),药品宣传单若干,涉案金额4000余元。同时,售假者还提供了购买假药的邮政汇款票据3张和供假者邮政储蓄卡号一个。
  通过对两售假者展开调查得知,售假者是夫妻俩,恩阳镇某村农民,在城内买了一套住房。农忙时在农村务农,销售蛇药和中草药;农闲时进城销售药品。其所销售的药品是通过邮寄方式从河北省泊头市某人处购进,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邮购方式销售假药。至案发时,已销售该假药233盒,违法所得3029元。
  随后,李志先带领第一组执法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恩阳镇某村,与另一组执法人员汇合。执法人员在公安民警和村干部的带领下,进入其住所检查,查获了大量中草药和当事人自行配制的蛇药等中草药制剂。
  追踪战斗仍在继续
  目前,执法人员正在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追踪假药源头,并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 本报记者白煌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