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灾区群众安全过冬
“天冷了,工商部门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灾区群众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近日,四川省工商局连出十大举措,旨在加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建材、药品等市场的监管,保障灾区群众安全过冬。 严查扰乱市场行为 各级工商部门要以灾区生活必需品、灾区恢复重建的建材和公共卫生及疫情所涉药品、器械、消毒杀虫用品为重点,严厉查处欺行霸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查处借灾后重建之名进行强制交易、强制服务、商业贿赂、滥收费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严查制售假冒伪劣 工商部门将以经营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商业网点、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大型商场、超市等商品集中交易场所为重点,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无照经营行为。 强化监管食品消费 工商部门将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米、面、食用植物油、饮用水、奶制品、肉制品、方便食品等品种为重点,加强定向监测、跟踪监测和快速检测工作,及时公布检测信息,提供消费资讯,严防发生不安全食品事件。 加强畜禽市场监管 工商部门将对从事畜禽产品及其制品经营活动的经营者,督促建立健全检疫、检验、索证索票、不合格商品退出等各项制度,防止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及其制品流入市场。 杜绝假劣建材流入灾区 工商部门将加强流通领域建材质量监测,按照有关规定公布监测信息;督促灾区所有经销建材的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证进货来源合法;以灾区重建必需的水泥、钢筋等建材为重点,集中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杜绝假劣建材流入灾区。 加强农资监管 工商部门将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将农资生产经营者与其“经济户口”进行核对,对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加大对农资商品质量的监测力度,在农资购销高峰季节,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商品质量抽检计划,提高抽检密度,扩大抽检范围,实行动态监管,严防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工商部门将严厉查处侵犯灾区支柱性名优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以及利用境外登记企业名称以合同、协议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混淆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 加强广告监测 工商部门将重点加强对灾后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食品以及建材、机械等商品、服务广告的监管,严厉查处利用各种媒介和形式借灾后重建的名义发布推销商品、服务、招生、招工、招聘等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以及房地产开发商虚假宣传房屋抗震强度或烈度的违法行为。 严打传销行为 工商部门将严厉查处传销组织利用灾区群众急于就业、创业的心理,打着帮助灾民、支持灾区重建、快速致富的幌子,将传销活动引入灾区或将灾区群众诱骗到外地从事传销活动的行为。维护灾区消费者权益 工商部门将加强灾区及灾民集中安置点、灾后应急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社区、学校等处12315受理点、联络点的规范化管理,做到网络延伸、贴近群众、规范服务。本报记者黎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