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蜂蜜产品因质量不合格被公开曝光 日前,四川省工商局发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商品质量监测二号通报。通过对成都、自贡、雅安、眉山的蜂蜜经销企业销售的蜂蜜食品质量进行的监测显示,不合格率为40%。其中“成都九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青白江九龙超市”销售的由“成都老城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田牌”益母草蜂蜜等12种蜂蜜产品,因质量不合格被公开曝光。 厂家对此有何回应?是否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厂家是否有相关整改措施?记者对部分“上黑榜”的厂家进行了采访,并请教了相关专家。 老城南:未作出回答 标称“成都老城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田牌”益母草蜂蜜被检出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指标不合格。记者获悉,此前标称老城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乐佳”牌银杏蜂蜜在2006年10月成都市工商局的抽检中被检出水分超标。11月5日,记者致电成都老城南食品有限公司了解“老城南”是否已经接到通知,是否有相关整改措施,工作人员表示,会与相关负责人联系并回复记者,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老城南方面的任何回应。 牧蜂源:不排除有人仿冒 标称“江西牧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牧蜂源”紫云英蜜被检出果糖和葡萄糖,麦芽糖,糖精钠,甜蜜素指标不合格。江西牧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胡经理11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备感惊讶”。 “牧蜂源并没有销售产品到四川,同时牧蜂源也没有接到工商部门的相关通知。”胡经理告诉记者,他会尽快调查清楚抽查不合格的产品是否是牧蜂源公司生产的产品。 据胡经理分析,果糖和葡萄糖指标不合格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蜜蜂采蜜后至少在蜂箱内1-2天才能取出来,但蜂农为了追求产量,有的一天要取2-3次蜜。如此“早产”出来的蜂蜜水分超标严重,厂家需通过真空抽干等人工浓缩的手段将多余的水分抽出来,抽取水分的过程如果速度过快,部分果糖和葡萄糖也会被带走,导致不符合国家标准,但这种情况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应该接近国家标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造假,比如用甜味剂、增稠剂和水勾兑,或添加蔗糖、麦芽糖等。 “如果是牧蜂源的产品,那么肯定属于第一种情况,同时可以判定是年初的产品。因为春季雨水多,采回来的蜂蜜水分多,人工浓缩的过程中必然损失部分果糖和葡萄糖。”胡经理说,但是不排除有厂家仿冒牧蜂源产品的可能。 果之然:不应判定不合格 标称“湖南省果之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玉蜂堂”野菊花蜂蜜被检出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指标不合格。11月5日,记者致电玉蜂堂公司,该公司胡经理大呼“冤枉”。 “淀粉活性酶属于国家标准中并不是强制执行的指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强制指标我们完全达到了,就是合格的产品。”胡经理表示,记者可查询GB18796-2005标准证实,以不强制要求的指标断定产品不合格并不公正。同时淀粉活性酶属于活性物质,加工过程中会有所损失,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淀粉活性酶的含量也会变化。 “按照玉蜂堂蜂蜜在质监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我们在加工过程中会尽量提高工艺水平,保证淀粉活性酶的含量,保证在出厂时达到标准要求,但由于蜂蜜是天然产品,淀粉活性酶又具有活性,才会导致这种情况。”胡经理告诉记者,淀粉活性酶这项指标,在国外也不做强制要求。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站长杜相富告诉记者,根据GB18796—2005蜂蜜国家标准规定,淀粉活性酶、酸度、氢氧基糠醛等指标不做官方强制性要求,但鼓励生产方采用该标准生产。此外,如果蜂蜜标签上标注了“符合GB18796—2005标准要求”,就表示厂家对推荐性指标作出了承诺,必须同时符合强制性和推荐性指标规定的要求,如果仅标注“符合B18796—2005标准强制性要求”,则表示厂家未对淀粉活性酶指标作出承诺,不能判定不合格。 由于记者未在成都市场找到“玉蜂堂”野菊花蜂蜜,也就无从知晓其包装上是如何标注的,11月6日中午,记者再次打电话给湖南省果之然食品有限公司,接电话的小姐说,“玉蜂堂”野菊花蜂蜜包装上是如何标注的她也不清楚,而胡经理不在公司。 舒廷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