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要闻(02版)

驻厂监管抽检覆盖每批产品
 

  质监派员驻厂24小时监管奶企,他们在厂里做些什么?又怎样把关质量?记者随同走进企业———

  9月19日晚上9点,成都光明乳业公司生产车间里开始设备灭菌、预热,这是生产开始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按照质监系统统一部署,成都市所有乳制品企业都有派驻的2名质监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于是成华区质监局食品监督科科长董毅、市质检院食品中心工程师赵勇从9月17日就进驻成都光明乳业公司,两人分工合作,对成都造光明牛奶从原料收购到产品封装、出厂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验。
  收奶 严格检查原奶
  收奶工作于每天下午完成,检验合格收进储奶缸的生牛奶,流向不同的生产环节,在粗粗细细的管道里,通过不同的工序被转化成种类不同的产品。
  “送奶车送奶时,我们会抽一些奶样到化验室去检验,每辆车上的每缸奶都要经过取样检验。”成都光明乳业公司工厂厂长郭永宏说,在化验室里,通过牛奶冰点检测仪、脂肪蛋白快速检测仪等设备,对送来的原奶除了对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等常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外,还要对原奶中可能含有的抗生素等进行必要的检测,若有不符要求的奶,立马退货。
  在这个环节中,董毅、赵勇主要负责监控实验室里的检验过程,而收入储奶缸的生奶的储存条件、保存温度也是他们必须随时观察的。
  预处理 严格检查添加剂
  把合格的原奶收入企业的储存仓以后,通常要求的储藏时间不超过24小时,原奶就要进入到下一个生产工艺流程———“预处理”,这个环节也被称作奶
  制品的配料和标准化的过程。同样的原奶进入到生产线,成品却分为纯牛奶、核桃花生奶、酸牛奶等不同的种类,关键就在这一步。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生产,成品就会各有特色。
  “首先,我们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检查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对每一种不同的添加剂,我们都要求企业向原料提供商索取相关证照,对合格添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配料表的标准执行,要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董毅说,“我们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原料添加剂的使用记录、不合格产品处理结果记录、生产纪录、检验记录、出厂记录等6本台账,一样都不能少。过了这一关,不同种类的产品也就基本成型了。”
  灭有害菌 保证质量安全
  在半成品制成之后,奶制品灭菌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在于杀灭原奶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保证奶制品的质量安全。“巴氏杀菌要求的灭菌温度是85—90摄氏度,超高温灭菌要求的温度是140摄氏度左右,设备都是全电脑控制,我们要随时关注仪表上的温度显示,温度不够,就起不到杀菌的作用。”赵勇表示,预处理过程中灭菌温度也不容忽视,设备上都有先进的温度测试仪,设备运行时的每个时刻都有由电脑绘制的坐标图,什么时候是什么温度都用一张清晰的坐标图标示出来,能够及时发现任何一点温度异常。
  抽样送检 覆盖每批乳制品
  灭菌后,除了酸奶还需要经过一个发酵的程序外,其他奶制品都会进入灌装工序。这是一个机械化水平很高的生产过程,整个灌装车间必须保持着洁净的空气和20—25摄氏度的恒温空间,所有的产品在灌装封盒后都将被送到室温只有4摄氏度的冷藏车间,等待检验,得到“检验合格”的通知后才能出厂。
  每批产品的成品生产完毕后,董毅和赵勇都要来到冷藏车间,对每一种产品进行随机抽样,并在《液态奶生产企业产品出厂监管情况登记表》上作详细记录,产品标注日期、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抽样人、企业送检人、检验结论、是否放行……每一栏都必须详细填写。
  “每次抽取的样品,我们都是贴上封条封存后由企业送到质检院检测,得到检验合格的通知后,我们才签字放行,产品才能被送到市场。每一批出厂的产品都是通过检验合格的,这样,老百姓就能喝上放心奶了。”董毅说。
  晚上10点多,记者离开光明乳业的时候,董毅和赵勇还在等待他们早上抽样送检的结果,直到拿到质检院检验合格的通知,将那批在工厂冷藏室存放了将近一天的奶制品放行后,他们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  本报记者王伶雅文/图

  新闻背景
  监督员入驻乳企
  从9月17日开始,四川省质监系统派出的88位质量监督人员,分别进入省内44家乳制品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督工作,重点检查企业现场生产的乳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企业原料进货把关和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情况。监督员要对所有乳制品实行批批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