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乳品(15版)

调查成都乳制品市场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2家企业的69个批次不合格的奶粉后,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品牌的部分液态奶也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对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产品,生产企业要主动召回,商场要实行产品下架,对没有问题的产品要正常销售。蒙牛、伊利等企业也承诺一定做好不合格产品的退换工作。
  问题产品的退货渠道是否畅通?奶制品市场出现了怎样的供销新情况?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成都市部分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以及零售店。

  市场跟踪
  问题奶制品全部下架
  9月20日晚上7点,记者在伊藤洋华堂成都春熙店发现,所有的问题奶粉和液态奶已下架,同时,伊利和蒙牛的系列产品全部下架。为何会对伊利和蒙牛的系列产品全部下架?春熙店业务科负责退货的刘翠玉告诉记者,虽然检查出来有问题的只是其品牌中的个别产品,但从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考虑,超市还是决定在权威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暂停对这两个品牌产品的销售。
  9月21日上午,在家乐福成都双桥子店的入口处,记者看到了一个“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上面详细公布了22家企业69个批次问题奶粉的名称、规格型号、批次、三聚氰胺含量,还有国家质检总局19日发布的液态奶检验结果,相关权威报道内容,以及问题牛奶退货规则等。超市方表示,已对问题奶粉和液态奶做了下柜处理。
  “现本店销售的伊利液态奶均为质量合格、安全、健康的产品,请消费者放心饮用。”在该超市液态奶的销售货架上,像伊利优酸乳等未检测出有问题的产品下面,超市都制作了类似的提示小标签。但选购奶制品的消费者寥寥无几。超市销售人员表示,这些产品虽然没有问题,但其销量很不乐观。记者在位于东大街的喔喔便利店也发现,虽然货架上摆着很多伊利未检测出问题的液态奶,但却少有人问津。
  9月21日下午,记者在西南食品城发现,问题奶粉和液态奶已不见踪影,除了贝因美和飞鹤等未查出有问题的国产奶粉外,奶粉市场上基本上只剩下了美赞臣、雅培等洋品牌。
  在华丰食品城双兴配送临街5号,邵姓批发商告诉记者,店里一直在批发伊利的液态奶,现在问题液态奶都已经顺利退回给了总经销商。“现在我手里还有一批没有查出问题的伊利液态奶,卖不掉也退不回去,损失只有自己担着了。”
  “现在我们柜上销售的液态奶都是经过质检部门检测通过并且有质检工程师签字认可的安全产品,每天成都市成华区质监局的相关人员都会把这个检测报告发放到我们手里,这样我们就可以给顾客推荐放心奶了。”在位于春熙路的伊势丹超市的牛奶冷藏柜前,光明牛奶的一位促销人员拿着成华区质监局对光明牛奶的检测报告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汪小靖 田乐

  市场变化
  洋品牌、合格国产品牌走俏
  众多国产奶粉、液态奶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后,奶制品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记者20日、21日对市场调查发现,国外及国内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品牌奶制品销量上升明显。
  记者在西南食品城看到,众多洋品牌奶制品和未检查出有问题的部分国产奶制品占据了显眼的位置。一家贝因美奶粉销售商告诉记者,最近贝因美奶粉的销售量具体数据不便透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比以往高了许多。
  而在华丰食品城,记者看到的国产品牌奶粉只有黑龙江飞鹤奶粉。据该品牌销售商介绍,最近飞鹤奶粉的销售额明显上升,其中又数婴幼儿奶粉为主,随着近期飞鹤奶粉市场份额提高,企业还有拓展西南市场的打算。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因为四川本土生产的液态奶未被检出问题的,一夜之间,本土奶制品如新希望液态奶销售量急剧增长。
  与此同时,在家乐福成都双桥子店,记者看到,奶粉的货架上几乎成了洋品牌的专柜,雅培、多美滋、美赞臣、雀巢等不一而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部分国产大品牌出了问题下架之后,顾客大都选择洋品牌,一些品牌产品往往因为一个批次出了问题而影响了整个品牌产品的销量。“这几天走货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多,虽然国产品牌的奶粉也在同一个货架上,但是顾客明显更加倾心于洋奶粉。”家乐福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进口奶粉每天需要补两到三次货。
  西南食品城一家康乐食品经营部售货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洋品牌如多美滋经常出现断货,美赞臣一直缺部分单品,其他洋品牌奶粉销售额也明显上升。最近出现的洋品牌奶粉供应紧张的原因除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纷纷转向进口奶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级城市对进口奶粉的需求量加大,成都市区跟二级城市的消费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二级城市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三鹿事件发生后,二级城市的国产品牌奶粉大批下架,需要大量进口奶粉补给空缺。
  记者在华丰食品城东城2区4栋27号专售奶粉的经销商处了解到,现在袋装多美滋基本断货,罐装的只有部分样品。该店老板称,在没有这次奶粉事件之前,雅士利和伊利等知名国产品牌销得最好。现在,只要出现了问题的品牌,哪怕不是同一个批次的,消费者一律不要。 本报记者汪小靖 田乐

  退货见闻
  对于消费者提出非问题批次产品退货问题,消委认为———
  消费者退货要有理由
  消费者:无质量问题也要退货9月20日下午5点20分左右,记者在伊藤洋华堂春熙店一楼服务台目睹了一起因消费者退货而与伊藤服务人员发生的纠纷。
  家住成都八宝街的张女士于8月8日在伊藤购买的5件250ML伊利纯牛奶,因不属于国家质检局抽查结果中的问题奶批次,超市不予退货。但是张女士有自己的说法,“好又多、人人乐等超市对消费者退货的要求都给以满足,而我又有收银小票,虽然买的并不是有问题的批次,但是抽检只是对8月19日的抽检,之前批次的牛奶到底有无问题?况且自己又未开封食用,所以退货理由应该成立。”
  超市:最终同意消费者要求
  对未抽检的牛奶退货的情况,服务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对抽检出的不合格批次奶制品办理退货,不在不合格名单上的批次奶制品一律不退。
  另一位跟张女士退货情况大致相同的李女士也来到服务台要求退货。李女士购买的伊利高钙低脂奶,批号为2008年7月10日,价格为37.2元一件。李女士说,这个批次的奶虽然不在不合格名单内,但是这些奶已经不能让他们放心喝了。“如果没有问题,超市为何会将所有的伊利、蒙牛、光明的牛奶全部撤柜了?”
  伊藤洋华堂业务科负责退货的工作人员刘翠玉表示,撤柜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解释,下架是根据销量来的,销量不好的就撤柜。
  在张女士、李女士的强烈要求下,最终,伊藤对她们的不在问题批次的牛奶进行了退货处理。
  质监:抽检重点是近期产品
  成华区质监局食品科科长黄毅告诉记者,现在重点是抽检企业库存牛奶,暂时不会对更早以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的奶制品进行抽检。成都市质检院工程师赵勇也表示,被检查出有问题的牛奶企业,并不是每个批次都有问题。企业只是承诺对有问题奶进行召回并销毁。
  消委:消费者退货理由不足
  四川省消委秘书长刘亚兵认为,对查出有问题奶的企业来说,查出有问题的也只是其中的部分批次,企业也承诺召回并销毁问题奶,对饮用了问题奶的消费者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赔偿,并对消费者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如果消费者因为某品牌的某个批次出现问题,而要求该品牌其他质量达标的奶粉退货,这样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本报记者田乐 汪小靖

  行业动态
  光明乳业销毁问题产品
  本报讯(记者汪小靖)9月20日,在成都光明乳业有限公司,6个批次在18日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从北京和武汉召回,并在成都成华区质监局相关人员的监督下倒掉进入了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现场销毁。
  据了解,9月18日,国家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监督检查结果。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被抽查了93批次的产品,87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6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6至8.6毫克。其中5批是由北京工厂生产并销售的酸奶产品,1批是由武汉工厂生产并销售的酸奶产品。但成都光明产品没有受三聚氰胺的污染,四川地区乳品企业没有生产含三聚氰胺的产品。按公司流程,下柜的产品在监管下在倒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成都质检局的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记录产品下柜的卖场、数量、批号。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