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乳品(14版)

先行一步抢商机
 

  四川省奶业协会会长魏荣禄为四川奶制品企业支招———

乳品三聚氰胺事件究竟带给行业怎样的影响?乳品三聚氰胺事件对四川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四川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奶业协会会长魏荣禄。
  暴露奶源发展问题
  对于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魏荣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相当痛心。
  “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不仅对企业是毁灭性的打击,对整个乳品行业也是不小的重击,对消费者的伤害更是无法弥补。”魏荣禄说,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实际上暴露出奶源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很大问题,也是乳品行业不规范操作,恶性竞争导致的一次爆发。
  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暴露出奶源在质上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由于饲养水平不高以及饲养过程中出于成本考虑,不按照标准饲养,比如按标准每天应喂8公斤精料,实际上只喂了5公斤,那么产出的原料奶就无法保证质量,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就会低于国家标准。为了满足企业收购要求,无良商家就通过添加三聚氰胺手段,钻检测标准的空子,蒙混企业的检测。
  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还暴露出奶源在量上的缺口。从目前四川奶源的发展上来看,根据省畜牧局的统计,我省共有20多万头奶牛,而要供应8000万人口的饮用需求,奶源量上的缺口差不多达到三分之二。由于奶源紧张,企业相互抢奶,客观上助长了奶源造假的现象,难免忽视奶源质量。“现在个别企业属于‘只摘桃子不种树’,不建自己的奶源基地,抬高价格收购奶源,造成奶源收购环节的恶性竞争。
  痛定思痛苦练内功
  魏荣禄指出,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不仅是企业的问题,应该从体制、从监管、从标准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才能根除三聚氰胺,甚至“五聚氰胺”事件。
  四川企业在三聚氰胺专项抽查中情况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形象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对四川企业来说,存在发展的机遇。首先,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必然促使标准的修订。按照国际标准,“纯牛奶”中不能添加香精、稳定剂、乳化剂等物质,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也是这样实行的。但现在企业出于口感和销售的考虑,并没有遵守。出于健康安全的考虑,纯正天然的奶制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四川企业应有远见和魄力认识到并坚持这样做,先行一步占据先机。其次,任何企业实际上都是将奶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由于奶源发展需要资金和时间,企业应坚持稳打稳扎,不要盲目扩张。只有奶源质量控制好了,发展产品质量才有基础。第三,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称“白色血液”。企业要做的就是站在消费者健康安全的角度,摸着良心做乳品。
  舒廷聪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