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改革开放三十年 1988年高中毕业的我,经过招干考试进入了工商部门,被分配到蓬安县工商局金溪工商所工作,屡经收费经历。 记得上班一个月时,所长向永华安排我收取金溪镇猪肉市场管理费。按所里的安排,每头猪收5元管理费。这天,我填好5元市场管理费,交给排序前一位的屠户。“请你交管理费。”他并不理我,继续剔他卖的猪肉。“你听到了没有?”“没钱。”等他卖了钱,我又说:“现在该交费了吧?”他却说:“什么费?”我说,管理费呀。他说,管理的什么。平时,口若悬河的我却语塞了一阵。后来我说,根据1983年2 月国务院下发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规定,工商部门依法收取的费用。说了大半天,他就是不给。由于他不给,后面所有的屠户都不交钱了。我当时就想,这样的工作如何完成得了?也很埋怨所长怎么会安排这么难做的事给我。所幸,所长赶来了。事后,所长对我说,收费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想像的写诗那么简单,那么浪漫,写好诗也需要经历。所长读过我写的诗。收费要讲究方法。这些个体户认为学生模样的我太清高,想“收拾”一下我。 还有一次收费也叫我记忆深刻。1990年,我分配到该区万和乡管理工商工作。个协组长何国税向我谈到,乡上有家卖石灰的,姓汪,已快半年了,一直不来办执照。我们去了,给他做了充分的解释工作。这位汪姓个体户透露说,他的石灰没打开销路,也不知道是做还是不做。还说,我们可以搬他的石灰充当执照费用。这下可难住了我和何组长。我们怎么能搬得动石灰呢?我那时就想,有人买他的石灰就好了。我们当起了中介人,机会来临了,听说万和乡小学正在搞部分房屋建修,总该需要石灰吧。我们立即牵线搭桥。生意做成了。汪姓个体户也主动找我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他还在乡上宣传工商干部做实事,这让我好生感动。 2008年9月10日,我来到了现在单位南充市嘉陵区工商局所在辖区的综合农贸市场。突然感觉紧窄的街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原来,摆放在市场外的摊位不见了,因为市场不收管理费了,他们又摆进了市场。还有不少买菜的群众也主动与我这位穿工商制服的谈起话来了。有的还咨询一些办证收费的情况。我解释说,从2008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了。而我们四川早在5年前,就停止了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是啊!停止“两费”后,降低了百姓从事经营活动的门槛,也为更多的市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南充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说,当时南充每年可征收个管费在3000余万元左右,现在,免“市管费”,6万个体户可减负2000万元。我们南充,年市场成交额已达100多亿元,仅西门市场年成交额就达30多亿元。 这段时间,我与同事常聊,我们工商部门只有更新观念,认真扮演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角色,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两费”的停收,有利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促进我们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有利于我们像沿海城市如深圳等地一样努力培育市场体系和完善市场功能,打造本地产品等;也有利于我们南充川东北区域商贸中心的打造。 □姚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