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麦当劳涨价因没有提前告之消费者被认为侵犯知情权,而惠氏、雀巢奶粉企业又因散布提价信息涉嫌违反《价格法》被中消协上报发改委。当前,随着物价水平的攀升,消费者对商品涨价的消息越来越关注:啥时涨?涨多少?企业该如何告之?且听专家们各抒己见…… 事件 提价行为引来不同议论麦当劳自去年10月全国性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之后,于今年1月底再次提价,如今6月份麦当劳又一次调价,涨幅在0.5元至1.5元之间。半年多的时间里,麦当劳已经3次提价,而且,并没有在餐厅内告知顾客。肯德基提价时同样如此。 值得与之相比较的是,今年4月初,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品牌奶粉上涨幅度从5%至30%不等。在涨价前约一个月,各大超市及零售商就收到奶粉企业的提价通知,后对前来购买奶粉的顾客放出将提价的风声,从而引发消费者哄抢乃至大部分超市断货。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因此致函发改委要求介入调查。邱宝昌认为奶粉企业嫌违反了《价格法》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之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洋快餐要涨价,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认为知情权受到侵犯;提前散布提价信息的奶粉企业,因散布涨价信息涉嫌违反《价格法》,被中消协上报发改委。于是,问题产生了———“商品要涨价,消费者需要被提前告知吗?” 专家观点 提价违法与否需区别对待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律师郝军:二者的行为都是关于提价,可以通过《价格法》来判断到底谁违法、谁不违法。 《价格法》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所以,麦当劳、肯德基调价后只需在店内按照规定明码标价即可,无须提前告知涨价的消息,不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在店内消费时,可根据价目表上调整后的价格自愿选择消费。当然,经营者调整商品价格,要在合理合法的幅度之内。如果价格存在暴利,消费者可以举报。 至于奶粉涨价事件,《价格法》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列为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因此,如果企业提前散布涨价信息,引发消费者哄抢囤积,导致断货,然后再以此刺激价格高涨,这样的行为就违法了。 提价争议说明维权意识强 省消委会名誉副会长谷岩:今年初,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要求,“凡是粮食、食用植物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都应事先报备,经过批准才能涨价,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而麦当劳、肯德基、奶粉均不在此范围内,定价不需要履行报备手续,其价格调整经市场调节,由经营者依据《价格法》自主决定,因此不提前告知并不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商品提价信息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但大家对于提价信息的关注是一种消费进步,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产商处理涨价信息时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处理提价信息需慎重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对于涨价的商品,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类商品是不是需要政府干预价格的商品,如果不是,那么商品的价格就该由市场来调节。 作为消费者来说,自然希望商品不涨价,特别是与民生需求相关、影响面比较广的商品。而无论是哪一类商品要涨价,消费者都希望被预先告知,好及时做准备,充分应对商品涨价后对于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所以,商家对于其商品的涨价需慎重,在告知处理提价信息时更需要慎重。 至于不同的商品处理同样的提价信息时却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那是因为若事先告知提价可能会造成囤积或滞销两种不同的状况:如果两者都提前告知消费者,奶粉会引起抢购,快餐则可能受冷落。不同的处理态度对于商家来说,获得的收益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提价消息的处理。这反映出我国家的法律对于价格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着一些空白点和盲区。 实习记者郑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