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周报 版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集团报刊

  市场与消费报 > 要闻(02版) 
 
“巧”用西餐拼盘术川菜分量大缩水
    

成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餐饮计量规定,要求餐馆对菜品的主料和配料明确标示出净含量,但因规定操作性不强而一直无法执行———
  一种用装饰品占去餐盘位置的西餐装盘方法,正在成都中高档川菜馆中悄然流行。它用特殊的器皿盛放或在菜品旁摆放萝卜雕饰、鲜花等的做法来填补菜品分量减少带来的空白,虽然从视觉上给食客带来了冲击和愉悦,却让食客们感到有种“被耍”的感觉,认为商家是变相减少原材料。
  消费者抱怨:川菜分量差距较大
  “同样是蒜泥白肉,通过摆盘方式的改变,肉的数量明显下降了,价钱还涨了好多倍。”在成都市科华路味漫江湖吃到“晾衣白肉”后,来自宜宾李庄的张爽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晾衣白肉将8片白肉像晾衣服一样挂在一个竹器上,偌大的盘子有三分二的位置被沾酱和面饼占据。虽然张爽不得不佩服厨师的创意,让一道传统的凉菜如此养眼,但她仍然感觉自己花大价钱买了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菜。
  在一家新派川菜馆吃饭的刘先生对刚上桌的肥牛也是满腹怨言,直径15厘米的盘子中,柠檬片和黄瓜片分别围了两圈边,肥牛片在盘中被厨师摆成了一朵花的模样,看上去很漂亮,但只有花表面一层是牛肉,下面全部垫的豆芽。
  昨日,在成都市部分餐馆采访时,很多消费者都向记者表示,现在在酒楼吃饭很累。酒楼的花样越来越多,点菜前要先问清服务员菜品的分量如何,如果遇到称心的服务员,她会根据就餐人数建议点菜数量,要是遇到含糊其词的服务员,就很可能会造成浪费。“两个人吃饭,一荤一素一汤的搭配很合适,但哪晓得那个餐馆的分量十足,素菜我们楞是没有动。”在成都理工大学附近就餐的周先生说:“各个酒楼的菜品分量也太没准了,厨师配菜凭感觉,消费者点菜更是凭感觉,要是有个统一的标准就好了。”
  质监规范:计量规定早已出台
  同样的一道菜,分量相差如此之大,难道就真没有相关的标准来约束吗?记者采访了解到,早在2002年4月,成都市质监局就出台了《成都市餐饮娱乐服务业计量监督暂行规定》,对餐饮娱乐服务业的计量进行了规范。
  该《规定》要求,销售散装水酒、饮料和分销各类酒水的经营者,必须使用有标志线的量器,并以毫升、升标明净含量。抄手、饺子、汤圆、卤菜等固体及固液混合的生熟品必须以克(g)、千克(kg)标注其净含量,如青椒肉丝应分别标明肉丝及青椒的质量。禁止经营者将皮重、包装物、绳索和其他影响商品净含量值准确的杂物计入商品量。同时要求鲜活海水产品、水发物、活禽点杀及其他加工熏制前需过水浸泡的主料、原料,应经充分沥水至不滴水时称量,并向消费者明示商品量值。
  但记者从成都市质监局计量处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规定》颁布后,曾在一连锁卤肉店和羊西线一度假村进行了试点,质监局也与物价部门联系过,希望改变现有餐饮行业菜单的格式,在菜单中标明主要成分的净含量,可是执行的难度仍较大。
  企业坦言:标准不具可操作性
  既然有了标准,为什么餐饮企业对于菜品的分量还是跟着感觉走呢?不少餐饮企业负责人认为,川菜需要一定的量化标准来保证川菜的本色,但是标准化是需要市场来认可的,不是行政部门简单的制定就可以完成。
  记者在一家中档川餐馆就餐时,该店的经理明确表示,从来就不知道成都市还有这样的标准,即便是有他们也不会执行。“我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靠的是味道和品质,也就是说在计量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内部标准,商家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便是物价上涨菜品的价格有所调整,我们也会做到提前告之。”该经理说道。
  “川菜要走向全国,确实需要一些标准量化。但由于川菜的人文因素很多,标准化很难统一。”狮子楼的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将川菜完全量化,那么川菜的特色也就没有了。”川菜烹饪大师方昌源认为:“川菜的魅力在于色、香、味、形,有很多即兴的创造,如果在做菜的过程中加入很多刻板的要求肯定会抹杀川菜的魅力。而且厨师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对菜品进行改良,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业内探讨:行业自律化解难题
  对于消费者的质疑,某高档酒楼大堂经理马先生有他的理解,“很多酒楼都接受了西餐的创意摆盘及精美装饰的特色,我想业内人士更多的还是认同这是一种创新,并非是以控制成本为出发点。
  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在突出了川菜淋漓尽致的味道的同时,让就餐者体会到赏心悦目。”
  马先生认为,当川菜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味型和消费人群相对固定,困扰其发展的就是“变”。川菜善于综合用味,形成各种复合味,味型的创新是本,形式和服务创新也必不可少,这样的川菜才能永葆青春。
  而提及菜品分量的标准,马先生直说不可能,“为原材料称重会耽误成菜的上菜速度,而且每个酒店有自己的特色,操作性不强。”
  “是创新还是节约成本?我不作断言,消费者可以‘用脚作出选择’”。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韵琴说。企业可以自主确定自己如何搭配菜品和定价,消费者也可以“用脚投票”,更多地去选择那些诚信自律的餐饮企业,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最终会化解这个“难题”。
  她补充说,成都餐饮业竞争激烈,如果你收了过高的不合理费用,消费者不会选择到你这里用餐,很快这家酒店就得关门。
  消费者是聪明的,不合理的费用会伤害部分消费者感情,因此,经营者应该多加权衡,作为消费者,则应更加理性面对。
  本报记者缪扬实习生李文磊